明清铜环收藏价值吗?
铜环,具体要看环的大小尺寸、制作工艺、纹饰等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讲,明代的铜环价值要高于清代,而清代中晚期和民初的铜环又高于早期。
首先从大小尺寸来看,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就有规定:凡私铸铜钱者斩首示众且家产没收充公,因此明代的制钱(即官方铸造的铜钱)规格统一,重量基本在5克左右/枚;到了清代,随着制钱体系崩溃,民间私铸猖獗,为了降低铸造成本和提高发行量,出现了“薄版”的银元,这种“薄版”的银元普遍厚度较薄(一般不超过2毫米)、重量较轻(一般在3.8克左右/枚),由于形制较为规整,常被当作首饰使用,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锁片”。
其次从制作做工来看,一般来说,越是早期的东西,其造型越规整,工艺也越精良(毕竟当时工具限制,制作难度较大)——以明代永乐年间的“大元宝”为例,虽然经过六百多年,其表面磨损严重,但是造型依然较为规整,加工精度较高;相反,清初的制钱虽然形制上已呈圆形方孔,但钱文笔画较粗且笔划间隙疏朗不整,工艺水平与明代相比可谓天差地别。
最后从纹饰来看,明代的制钱一般素面无纹,也有少量铸有“万寿无疆”、“天下太平”等字样的,到了清末民初开始,有的制钱会铸上“某省造”“某局造”的字样,而这类带有记号的制钱往往价值较高。对于“锁片”而言,因为本身作为首饰,大多会镀金或者包银,所以在鉴别时还需要注意是否镀层均匀,剥落现象明显等等。 当然,影响古币价值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版式、流通磨损程度等,需要结合实物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