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是哪四位伟人?
1962年4月,中央决定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以下简称“三版币”)。 由于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间较短且只有5个面额,第四套人民币又尚未发行,为保持币制稳定,我国选择了在第二套人民币基础上进行“溢价发行、只收不换”的改革方案。即在原面值的基础上,提高20%的票面价格作为新钞的发行量,而消费者手中原来的旧钞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国家不再收取这些旧钞票,而是由人民银行统一收回销毁。这就是所谓的“只收不换”。
如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人民币发行的唯一合法机构,既保持了人民币发行的垄断权,又在事实上承认了第二套人民币的贬值和作废,同时避免了货币供应量的突然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这是一种“软通胀”的调节方式,对于当时国民经济状况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纪念人民币改造取得成功并进一步表明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货币主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77年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含纸币和金属货币)。 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第三套人名币减少了2个面额,增加了1种材质——铝质,这是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央行首次发行了10元面值的钞票。 第三套人民币的正面图案均为人民代表举着五星红旗游行,背面则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形象,反映了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主色调均为红色,体现了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
这套币共10种面额,最大面额10元,最小面额5角,全部采用彩色印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发行金属币,也是迄今为止仅有的一次塑料钞和金属钞同时发行的情形。 另外,第三套人民币还有一个“特殊版本”——“错版币”。 这枚错版币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数字“3”和阿拉伯数字“3”的位置相互颠倒。目前发现的错版币均出自1962年发行的背绿一角。 据专家分析,造成这种错误的可能原因是:在印制过程中,操作人员将编号为3的张票放入打印油墨,导致纸张被染色而成暗绿色,随后被送至裁切车间,制成背绿一角;或者可能因为印版的字模倾斜,在印制时形成误码。无论是哪种原因,这枚“3”字倒位的错版币都是当今中国纸币收藏市场上最有名的“宝贝”之一,堪称“镇钞之宝”。 目前,随着第二代身份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支付的普及,纸质现金在日常生活和商业交易中的使用频率大幅降低,银行存款和现金的变动也逐渐弱化,这使得人们对于钱币收藏的热情有所减退。尽管从201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央妈“钞王”(指70周年纪念钞),但市场反应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