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什么雕刻翡翠?
古书里面记载的用玉斧、玉刀,其实这些都是用来切玉的,而不是雕刻。 真正的玉器雕刻用的工具有:锥子(用来雕刻线条),刀铲(去除材料的工具,类似现在的刻刀),磨石(打磨的工具)。 不过这些工具都是手动的,工作量非常大,效率非常低,而且只能用于雕琢玉材,对现在的工艺完全达不到要求了。现在能看到的古代的玉器,大部分都是“半成品”,就是在料子上削下的一块块材料,按照现在的思路是不可能完成制作的。
其实,最早的雕刻工具是针形的,类似于现在我们绣花的针,但是要粗很多,要用麻线绑在食指上,用来刺进玉料里,做出需要的形状(这是最累人的工作吧!)。 后来有了钢针之后,可能用在雕刻玉石上。但钢针很细,作用很小,估计更多的是用来刻章用的。 真正实用的工具应该是电锯和抛光机。
不过在古代没有电,没有机器,要拥有这样的工具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皇宫大内也是不可能有的。所以啊,古人的创造力其实远远比我们想象中得要强很多!他们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凭借自身的力量,制作出了很多的器具,而且有很多还做到了极致,让我们这些后人赞叹不已。
古代没有像现代社会这么发达的机械工具,并且翡翠石料质地非常坚硬,在翡翠开采加工的历史上,人们运用智慧和劳动发现了不少可以加工雕刻翡翠的工具,比如说:
古人在挖掘翡翠矿源的时候,常用的方法是刀削斧凿,使用带有锯齿的斧头和大铁锤对含有翡翠的岩石进行开采。在凿挖时,古人会将凿子烧红,然后插入翡翠石料上,泼冷水,利用冷热间的张力使得岩体裂开,当翡翠质地暴露出来后,就用斧头将翡翠从岩床中剥离出来。
在翡翠开采出来后,要将翡翠身上的岩体剥离,古时候人们用的是铁制的凿,在翡翠上先用小凿子錾好,然后用大凿子击打,将翡翠上多余的岩石除去。然后用锯子将翡翠锯成比较小的块,这种锯子称为“夹板锯”,由弓弦牵拉锯条,靠人力不断重复拉往返动作进行切割,速度非常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后再进行磨光雕刻,在古时,翡翠进行打磨,常用的是卵石,比较粗糙的用于磨掉多余的部分,形成大模样,然后用比较细腻的卵石进行抛光。在雕刻上,古时候用凿作大致的雕刻,然后用铲刀进行雕刻,再用扁刀、圆刀等进行修饰,最后用极窄而薄的刀片进行精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