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造袁大头价值多少?
1935年,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因为法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为了缓和人民群众的痛苦,国民政府决定发行一种新的货币——中华民国十八年纸币。 当时,由于美国的支持,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为了增加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和信誉,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除了满印“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外,还增加了“本币含金量充足、可靠”等字样,并且还规定,人民币1元相当于当时的美元1.2元。
同时,为了表示诚意和信任,国民政府把未发行的一亿多元钞票的纸样送给美国,请其帮助检验。美国人接到纸样后,发现这些钞票的印刷质量非常高,完全符合标准。他们很满意,于是发给国民政府10吨黄金,作为担保,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黄金作担保发行钞票。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如此谨慎的国民政府后来居然也出现了钞票贬值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抗战的缘故,我国物资大量出口,导致外汇损失严重,加之战费高昂,最终不得不以债养军。据统计,从1946年到1948年三年间,我国对外欠债就从17亿美元猛增到50亿美元。
到了1947年底,法币市值已经下跌了96%,而同期美元的市值却上涨了250%。为了救急,国民政府一方面禁止美元和金圆券兑换,另一方面又再次增发纸币,以缓解危机。到1948年,仅财政部发行的票据就高达60亿元之巨! 这种超发钞票的行为势必引起通货膨胀,果不其然,从1947年开始,国内物价开始飞速上涨。以棉花为例,从1947年的每担1万元狂涨到1948年的每担13万;粮食更是夸张,每担暴涨到22万之多。
面对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国民政府非但没采取实质性措施应对,反而在1948年发行了“金圆券”,以1比300的比例兑换居民手中的法币(后来只兑回7成),并且宣布金圆券与美元挂钩,每元合0.288克;同时对民间持有的金银进行管制,严禁私相买卖。
尽管金圆券与美元挂钩,但是其本身票面价值太低,再加上发行量巨大,因此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到1949年,金圆券已经贬值至1比5000。后来,随着解放军的不断胜利,国民政府逃往台湾,金圆券也在大陆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