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瓷器有收藏价值吗?
从历史上看,湖南的陶瓷生产可分三个阶段:
一、唐代长沙窑的开始;
二、宋代官、哥、定窑和吉州窑的崛起;
三、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设宝庆府,后改为邵阳府时窑业的发展。 据史籍记载:“邵州产青瓷”“府治东有一土岗,曰黄贡溪,即其地也” ,可见唐代长沙窑已开始在这里烧造青瓷;南宋初,岳飞部将杨沂中在今邵阳市北郊金盆岭建窑烧制军器及“红绿瓷”(釉下彩绘瓷器),所产瓷器除本地销售外,还远销海外。
元代时,这里主要烧制湖田窑系的青色瓷片,明初开始制作青花瓷器,至晚明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时在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上往往会看到落款为“邵阳府陶”的字样。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正月《永绥厅志》载:“宋元以来,郡(靖州)产磁器,精妙绝伦……其制以泥土抟成胚体,素胎入炉焚烧结坚,谓之‘素烧’,烧结后,绘以颜色,罩以琉璃,入炉复烧而成……”又载:“其色或青或白,润泽光滑,器底多刻字为记。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隆回县志》亦载:“磁器,旧属永绥厅。唐宋已有之。元至正间,始创青花磁器,尤有名于中外。” 洪江所生产的瓷器,历史十分久远。而且,这里制作的瓷器多数是用来作为商品交换的,行销各地乃至海外,被收藏家、鉴赏家们视为“广器”中的上乘之作。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注重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那些做工精良,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古董艺术品成了人们追逐的对象。其中,古玩艺术品的收藏更是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这些曾经走下历史的神坛,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并给我们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古玩艺术品,再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它们的身份也从过去的“实用工具”转变为现在的“艺术珍藏品”。
虽然,它们中有的可能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残破不堪,甚至因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濒临灭绝。但是,如今它们已经全身焕发新的光彩——成为价值连城的古玩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