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含金吗?
当然有! 1976年以前,我国对外出口商品以人民币计价,进口商品以人民币标价的外国货币(包括外汇)支付。当时没有外汇储备,所以国内的人民币供给=出口-进口,也就是出口换回来的商品相当于国内的货币供给。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通货膨胀、汇率上升,对国家经济极为不利。于是从1979年开始,我们开始积累外汇,也就是用出口产品换来的钱,再买回国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一行为起到了“外汇对冲”的作用,减少了进出口之间的兑换风险,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状态。
外汇储备的增加方式有两种,一是政府出售资产,如国债;二是企业出口产品,获得外币收入,然后政府再用外币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前者是政府主动卖,后者是政府被动买,不管怎么操作,最终的结果都是国家掌握了更多的外币,那么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其手中的人民币也就相应地变得不值钱了。比如一个国家GDP总量是100亿美元,人口是1个亿,如果国际贸易顺差是20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了20亿美元,则每人额外负担的外汇储备成本(按汇率计算)就等于20亿美元/1亿吨=2美元/吨。也就是说这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要额外消耗掉2美元的货物(以钢铁、粮食等原料形式存在)。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地说明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关系,并没有考虑税收、利润等因素,而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比较复杂。但不论如何,只要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必须得增加外汇储备,否则就得付出额外的成本来弥补逆差的缺口。
那有人会说,日本经常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巨大,为何还不断减持美债呢? 首先,美国国债与其它债券的利息不同,是由财政部直接支付给投资者的,美国的国债实际上是一种无风险的债券——因为美国政府有“借新偿旧”的能力,且通常愿意支付高于市场利率的利息。由于美国国债是无风险的,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央行会持有美国国债作为他们资产的一部分。而中国不仅大量买入美国国债,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者之一,如下图所示为各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情况: 中国除了买入美国国债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有的!例如,可以抛售手中的资产换取外币。但是,中国手里最值钱的资产并不是房地产,而是金融资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美国国债。如果把美国国债卖出,虽然暂时缓解了外汇不足的危机,但同时也会破坏市场的规则。因为美国一直拿着世界央行的名号到处印钞,如果中国这个最大债主翻脸不认人,岂不是给了美国继续乱来的机会? 所以,比起卖出手里的东西,中国更愿意进口西方国家的商品,用增加财政支出的办法来填补外汇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