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升值价值吗?
纸币是否升值,这个命题本身就不成立! 纸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不是金属所铸造(或塑造成)的,而在于它是否代表了一定量的货币金属(或者叫贵金属)。也就是说,纸币作为货币,其本身没有价值,但它代表(凝结)着一定量货币金属的物质,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它可以用来购买商品、支付地租和利息等等。 当一个国家发行了更大面额的钞票时,人们手里的钞票多了,但货币总量不变;或者另一个国家用本国的货币换走了你手里的一部分美元,这样虽然你的货币总额增加了,但是美国总的人民币(CNY)并没有增加,只是中国额外多出了一些以英镑为代表的资产而已。从总体上看,世界各国(除美国外)的货币总额是相等的。
所以,题主所说的“纸币升值”是没有道理的。 至于纸币的购买力,则是另外一回事儿。比如说,在美国,1973年一枚20美元的硬币可以买到5磅(约4.5公斤)的肉+菜,而到了2016年,同样是一枚20美元的硬币只能买2.85磅(约2.6公斤)的类似物。这看起来像是纸币贬值了吗?其实也不是。这是因为人们的收入提高了,过去5年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在2%左右,也就是说人们手上的钱每过一年只值原来98%的钱,但实际上人们对食物和衣服以及其他商品的支出比1973年增加了多少呢?增长了4%?6%?都没有,实际上仅仅是增长了2%!而这多出来的2%都被什么消耗掉啦?都消耗在了医疗、住房、交通和教育上。
所以说,尽管纸币的购买力似乎下降了,但实际上人们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费用并没有增加太多。如果这时有人拿枪逼着你,让你必须花钱买一样东西,你不得不花比1973年多得多的钱去购买那5磅肉+菜,但你又真的很想吃那5磅的东西,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你的购买力确实下降了,你的钱并不是白白花费的。 说到这里就明白了吧,只要物价总体保持平稳(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胀或通缩情况),无论是人民币、美元还是欧元,除了能代表一定量的货币金属外,没有任何区别,它们都是一般等价物或者说是最普通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