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最多作品的书法家?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魏晋时期。 《兰亭序》不用说了,真迹目前保存在山西的展子虔的《游春图》(唐朝) 还有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唐朝) 王羲之的书法传至宋徽宗赵佶时已有“天下晋唐法书,十丧其九”;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谈艺录》云:‘’右军(王羲之)书,唐人拓本,得见者稀……’ 二王的真迹流播之广。 而王献之的行书《鸭头丸帖》(东晋)、行草《中秋帖》(东晋)真迹也都在晋唐宋元时代流入民间。
另外,北宋米芾所著《海岳名言》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兰亭》本三十余跋,后于绍兴年间,令徐铉摹刻上石”“今在昭庆寺碑阁中,好事家亦能以影抄上石。”可见,《兰亭集序》在南宋时已印拓流通无疑了。 南宋姜夔《续书谱·卷下·真书》中记载着《兰亭》的真迹流传情况:“(大书法家褚遂良)尝见右军(王羲之)《兰亭》真本,云:’此南朝人书也,甚有钟(繇)体。‘ ” “南朝人书”,指的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风。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兰亭集序》真迹在南北朝时仍在流传;二是人们普遍认为该书的字体是学习钟繇隶书风格创作的。
至于唐太宗李世民赐给李治的字,以及五代十国前蜀皇帝王建所撰写的《赞德赋》则不必多言。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文字资料中的“《兰亭》真本”并非指《兰亭集序》的原稿或初稿,而是指唐代及唐代以后出土或流传下来的《兰亭集序》的墨本或拓本。这些“《兰亭》真本”早已失传,但它们的存在却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据考证,其中一部分“《兰亭》真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