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国四年总统是谁?
1925年的中华民国是大元帅制,不是总统制 所谓大元帅,是陆海空三军的最高统帅,这个职位没有实际权力,只是荣誉性质,但大元帅可以任命各军兵种的司令长官。大元帅的任命需要国会通过。
当时国民党内派系林立,政治斗争频繁,为了维持南北双方的平衡,孙中山决定让直系和皖系联合执政。1924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下野。冯玉祥将所部改称西北边防联军,进驻北京南苑。
冯玉祥、段祺瑞与黄郛(中)等在北平共商国是。 1924年下半年开始,在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发动了两次东征,消灭了盘踞在广东的军阀陈炯明,统一了广东,使广东成为了国民党的一个强大基地。
为了继续支持国民党的“北伐”,苏联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而且派遣了专门的军事顾问团。1926年初,国民革命军已经集结了约80万的兵力,准备攻打湖南的军阀赵恒惕。
但是,就在准备北伐的过程中,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以汪精卫为首的左派认为应当加快北伐的步伐,消灭北方的军阀;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则主张先消灭广东的桂系,再谈北伐。最后,汪精卫的意见得到采纳,于是有了北伐的“定北战役”——由叶挺指挥的第4军率先攻入湖南,给吴佩孚的军队以沉重的打击。
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蒋介石的势力得到了迅速扩大。到1927年春,他基本已经控制了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并且将部队改编为第1和第3集团军,自任总司令,掌握了国民党的军队。
为了进一步控制国民党,蒋介石于1927年在南京另立中央,公开反对武汉方面的汪精卫。随后又同奉系张作霖联手攻击晋系军阀阎锡山,占领了山西。到了1928年末,除陕西、甘肃、青海三省以外,其他各省基本上都被蒋介石控制。
为了团结各方面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为了实现孙中山的遗愿,1928年底,在南京召开了国民代表大会,宣布改组政府,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虽然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名义上统领全国,但事实上它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各地方势力大都处于半独立状态。当时的财政经济也极其混乱,币值暴跌,民不聊生。
为了集权和解决经济危机,从1929年起,国民政府开始了“剿共”行动,先后镇压了中共领导的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赣东北苏区的红军和工农武装,使得土地革命受到压制。
同时,为了扭转财政危机,国民政府大量印发钞票,导致通货膨胀更加严重。1935年时,银元的市值已经跌去90%,法币的发行额达到4.5万亿元之多。
面对严重的财政经济状况,国民政府先后采取了统制资本、征收累进税、发行人民公债等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但由于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难题,国民政府最终选择了“借外债”的道路。
为此,国民政府先后签订了《中英货币金融协议》、《中美货币协议》和《中日货币协定》。根据这三个协定的条款,英国和中国政府分别向日本提供贷款,用来整顿中国的财政经济和稳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