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瓷器如何鉴别?

孔露茗孔露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问得好,但答案很难写得很让人完全满意。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辨别瓷器的真伪和年代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的问题,即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 这就像是一个人问你,怎么样才能长得更高大一点?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吗?当然! 但是一个好回答吗?不见得! 因为决定一个人高低胖瘦的要素有很多。 同样,影响一件瓷器价值(或者说真实性、时代特征)的因素也有很多。 例如,这个瓷器是不是官窑烧制?它的工艺是不是当时已知的最佳工艺?它所用的原料是不是当地的优质原料?它在烧成后的处理工序是否得当?等等…… 凡此种种,都是可能影响一件瓷器真或假的因素。

我们只能尽可能全面地去归纳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尽力去避免或者克服它们对判断造成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下面我尽量详尽地阐述影响一件瓷器时代特征的因素有哪些,以及我们该如何识别它们——尽管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 我把它分为五大方面,三十一个小点。 力求做到详尽,但不求全面准确。 因为影响瓷器时代特征的因素本来就是很多,很细化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些因素在后期难以区分。 毕竟当年造赝者不是以仿古为业,他们只是偶尔为之。所以,他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一点是我们所幸运的。 故在此列举诸多可能的影响因素,只为提供一种思维上的方向,而非绝对的评判标准。

一、造型 1、器型 这里所说的器型是指:器物的形状。包括器物的大小、长短、厚薄、轻重等。一件瓷器如果本身存在尺寸上的偏差,那它就不是完美无瑕的;而如果这件瓷器的尺寸不符合常理,那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它是现代伪作的可能性。 例如,同样是碗,我们见到的明朝永乐官窑青花碗,其大小适中,高矮合适;而雍正时期的青花碗则明显偏小。如果我们见到一只比永乐碗更大更厚的雍正青花碗,那我们就会心生疑问了——“为什么这只碗明明看起来像雍正时的,但是做得却不够精致?而且,竟然还如此之大?”

2、配重 这里所说的配重指两件以上瓷器之间的平衡性。如果其中一件的重量明显大于另一件,那肯定是不符合常理的;即使勉强一致,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它们之间的轻微失衡。 我们用手掂量一下就能知道。

二、纹饰 这是最容易辨别的部分。因为绘画是最难作假的部分。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机器印刷来制作同样的花纹,但我们无法复制同样的笔触和画中的疏密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说纹饰容易辨认但却不容易造假的原因所在。

三、底足 这里的底足主要是指底部。我们仔细观察任何一件瓷器,无论它是否是二次烧成的,都可以看到底部或多或少有一些瑕疵,比如积釉、缩釉、磕碰、脱釉等,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官窑瓷器,也难免有这些现象出现。如果有件瓷器没有任何瑕疵,那很可能就是假货了。 另外,除了观察底部本身的状况外,我们还应仔细观察底部是否有修复痕迹和粘贴痕迹。因为只要有上述两种情况存在,必然说明这件瓷器曾被损坏,且非完好无损原品。

四、表面 这里的表面主要指的是瓷器的外壁(除去底部),因为它有可能遗留有手工制作的痕迹,这些痕迹是伪造不出来的。 具体表现为: 施釉后形成的流釉线; 拉坯时留下的手指印; 刻花、划花的刀痕; 涂酱处的聚釉颗粒,等等。

五、其他 除了以上四点之外,影响一件瓷器真伪的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比如烧结温度和烧制气氛(陶瓷材料中微量元素的具体含量); 比如烧制过程中的排气孔和炉子温度控制; 再比如,成品的修整、剔尾等做工。 这些都会影响到一件瓷器的时代特征。 但由于需要了解的知识太多,并且知识之间缺乏关联性,我在这里没办法详细讲述了。 如果朋友们有兴趣,我可以单独写一篇文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