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毛笔书法家有哪些?
1500年以前,由于造纸术的发明流传至世界各地,纸成为中国主要书写材料。但是笔的形制却是自东汉至今一脉相承。这当中只有北魏时期曾出现过笔管内插竹木作笔管的“笔筒”(当时又称“笔管”),而唐代以后便再没其他改变。可见笔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因此历代文人学者对笔的研究与总结也是颇为详尽。
南朝·梁·简文帝《述书赋》云:“挥毫落纸云烟湿,焦尾朱丝晴雪亮。” 这是目前所见最早描写书法用毛笔及蘸墨方法的文献。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唐玄宗论书》: “其(王羲之)真草著作,无复向时风流。惟《兰亭序》是逸少行书第一。其文词清雅,风韵飘逸……若细审点画,皆无少愧;如‘之’字‘乎’字‘者’字,左挑右掠,势若飞动;又有少字‘一’字‘二’字‘三’字,上梢齐平,下则横露,‘日’高悬顶,左低右高,自然倾斜;又或有‘子’字‘女’字‘王’字,头小末大,中间粗,上下等。此其特性,自然之迹,非由人为也。然笔势精妙,未易穷其妙处。盖字中八柱,用笔皆有轻重,自然匀停。如‘六’字,首应‘工’字,次应‘七’字,却又应‘口’字;“九”字亦然。” 宋代·苏轼《东坡书传》: “余尝评书,以颜真卿为上品,颜真卿字清劲而美,然不及苏子美。子美少时学颜书,虽清劲美,而少意趣焉。后学王羲之,尽得王羲之法,虽清劲美而有俊伟之气。”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 “只因他胸罗锦绣,笔扫乾坤,故此有许多人来求他题咏。那诗赋的文字,或呈于朝,或献于野,纷纷不绝。” 此处“笔扫乾坤”用典来源于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又以“笔扫”形容其写诗之多、速度快,足见毛笔之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