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翡翠蓝绿瑞?
“瑞”是玉器中一个特殊的品类,用玉作人物、动物等形象雕琢而成。“瑞”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形状像一把刀,上面是“王(玉)”,下面是“示”(神主的祭祀台)。 《说文》释“瑞”字为“以玉作信也”,即用它来作为吉祥的象征。可见“瑞”最初作为一种礼器存在,用于祭祀等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丽事物的追求,“瑞”开始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同时由于它的美好寓意,人们也越来越喜欢它。
“瑞”在春秋战国时开始分为“璧”与“瑗”两种,汉代分为“瑗”“壁”“玦”“琮”“璜”五类。唐代孔颖达疏注《春秋·桓公七年》“天子璧瑗”时说:“瑗者,大璧之属。”将“瑗”归为“璧”类。明代杨慎认为“古人以璧瑗杂称”故后世多将“瑗”归入“璧”中。现今“璧”类玉器中大多包括“瑗”这一品名。 “蓝绿翡”,就是蓝绿色的玉髓或绿辉石质地的瑞珏。
据资料介绍,世界上有70余个翡翠矿床,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和美洲中南部的深部地质构造环境里。我国目前发现的翡翠矿床主要分布地在云南、四川、新疆等地。 这种蓝色或者绿色调的玉石品种,在古代文献中一般被称为“青琅玕”或“碧琅玕”。其中“琅玕”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宣帝纪论》之中,原文是“收罗宝货,琅玕毕至”,说的是晋文帝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统一全国后,搜罗天下奇珍异宝的事情。这里的“琅玕”应该指的是绿色的玉石。
在宋代,有一种叫“琅玕串”的饰物很是流行。苏轼的诗中说:“小鬟催舞急,纤手散香阑。夜寒空万里,何处觅琅玕。”这里说的“琅玕串”应该是绿玛瑙制成的珠子串成的首饰。 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介绍了许多种玉器,其中一种叫做“翠琅玕”,解释为“碧玉,色如葱翠,有纹如雀舌者。有红点如朱砂者。有黑点如鸦背者,俗谓黑斑。亦有白斑者。此皆不足,但可作观赏之物,不可琢件儿。”从这段描述来看,“翠琅玕”应该就是今天的绿辉石或者水沫玉一类的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