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书法家有哪些人?

都问歌都问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欧阳询(557一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祖籍汝南(今属河南)。隋朝开国功臣欧阳纥之子。幼年孤贫,七岁时母亲去世,随叔父前往江南。后投奔陈国公陈叔宝。隋文帝开皇初,因军功成为仪同三司。后任太常卿、殿中省尚书令。隋炀帝即位时,授侍书御史。后因事被贬,后复出担任弘文馆学士、太子宫傅。唐朝建立后被封为太子少师,世称“欧阳太师”。与李唐皇室关系密切,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就与其交好。贞观年间先后任太子詹事、翰林学士,修国史。

欧阳询博学多才,工于书法,擅长临摹古人字迹,人称“欧体”。其楷书严谨工整,法度谨严;行书洒脱秀逸,自成风格。后人将其楷书加以修饰成楷书印刷字体,通行天下,其书法影响之广可见一斑。传世书法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等。《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今真迹不知所在,而唐人摹本却有数种流传后世。 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感应碑》《大唐回元阁颂》《陆贽文》

欧阳通(约公元620—691年)字通师,以父荫进仕。善草书,与父并称“大小欧阳”。曾官至弘文馆学士。与父亲一起奉诏编写《晋书》,撰成《晋书音义》十卷。他的草书师从张旭,笔法劲健。《书苑菁华》收录其《仲尼梦奠帖》,全篇字字不同而又自然流畅,可谓草书的杰作。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云麾将军碑》、《苏孝慈碑》等。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小名羡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五岁丧父,家境贫寒。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尚书右丞、户部侍郎、宪部尚书等职。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774年)迁刑部尚书,第二年又改任吏部尚书。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唐王朝的科举和吏治建设,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拜礼部尚书,次年转御史大夫。

颜氏家学渊源,其祖父颜元孙为北周武帝时的司空,父亲颜杲卿是开元时期的散骑常侍。所以尽管颜真卿本人并无什么特别显赫的战功,但是却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一生忠君爱国,刚直不阿,立身行事都以古人为镜。

作为隋唐以来读书人多注重书法修养,颜真卿也不例外,虽然他自己的诗书写得不好。他早年师从褚遂良,后来遍观晋帖,上追钟繇,下慕二王,书风逐渐成熟。他的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飘逸,被后世誉为“颜体”,对以后的楷书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赵孟頫评价说:“颜真卿正书如冠冕儒生,俊朗中和;行书潇洒流丽,虽在宋朝,亦无此体。” 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生于蜀中。嘉佑六年(1061年)进士。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始赴京师。

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创作方面颇有造诣,与欧阳修齐名并称为“欧苏”;在词的创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辛苏”。他还擅长行、楷书,用笔灵活,创“苏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苏轼的字丰满圆润,结体舒展,笔力饱满。他以汉隶、魏碑为准则,融会贯通,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丰腴挺拔、天真烂漫的书风。传世之作较多,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书》等。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山人。北宋画家、书法家。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他精通诗文,尤擅书画,与蔡肇、杜绾、薛绍彭齐名,人称“宋四家”。他性格狷傲,喜欢谈论魏晋风度,推崇王羲之、王献之,但对颜真卿、苏轼也不贬斥。他的书法初学颜真卿,得颜真卿三昧,后又学习王羲之,终于自成一家。

他的楷书得力于欧阳询,行书得力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但整体上看,他的楷书结构疏朗,字形偏瘦,行书飞动流利,都有明显的个人特色。

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雁塔圣教序》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