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翡翠如何看水头?
这个要看实际情况,因为影响“水”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底差(种)、脏杂(裂纹等瑕疵)、切工(是否足够细致,是否对称)、打磨(抛磨程度)等等。 但一般来说,优质的水头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这串手链的“水”是不错的,而且非常通透。但如果是下面这样的,就稍微差点了 这种因为底差,也就是种不够好导致的“水”不足,是可以通过肉眼判断出来的。 那如何评判“水”好不好呢? 这个没有具体的标准,但是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些关于“水”的资料,然后大家再结合自己的判断去衡量。
1. 透明度和水头 “透明度”这个词可能更笼统,所以这里先介绍一个概念——水头。 水头指的是玉石透闪度的一半,用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 透闪度=100%-透明度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一半透闪度值来衡量水的长度。例如一条手镯能看见里面的玉柱(即纤维交叉处)有1/2个厚度,那么其水头就是1/2×1/2=1/4,以此类推。当然,这个算术题是要建立在没有脏杂和裂隙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正确数值哦!
2. 光线的强弱与“水”的关系 当光线较强时,我们看到的“水”是很透亮的;但当光线较弱时,我们看到的就是朦胧感很强的“水”,就像这样 这是因为强光手电具有透视作用,能让内部结构变得清晰,因此如果手电光照在“水”上时,能看到里面像有一层薄纱笼罩一样,有种朦胧的美感,这是良好的“水”的体现。但如果用弱光(如手机灯)来照射,就不容易看到里面的结构,这时候无论是否干净还是带有瑕疵,都会导致“水”的不通透。所以我们在评价“水”的时候,也要考虑光源强度的因素。
3. 反射的光线强弱与“水”的关系 我们前面说到了光线强弱对于“水”的影响,其实除了光线本身,我们身上携带的手机、钱包以及钥匙等物品也会影响到“水”的视觉效果。 如果把这些随身物品放在手上把玩,或者用手捏住成扇形展开,会发现它们会反射出不同的亮度,这一点是可以观察到的事实。
不过这些光都是反射光源,不是透射光源,所以并不能完全用来衡量“水”的程度。 总之,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这样才能买到让自己满意的“水”满意的成品。
水头,我们经常听说这个词,那么翡翠的水头究竟是指什么呢?水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翡翠的透明度,所谓透明度就是指光线透过翡翠的能力,也是判断翡翠种老不老的重要依据之一。透明度高的翡翠就是水头足,常听老玉友评价:这翠嘛,水头很足,成色也不错,指的就是透明度较高和颜色较正。一般用于形容玻璃种和冰种翡翠。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判断一件翡翠挂件的透明度呢?因为透明度的鉴别专业术语分为:透明、亚透明、半透明、亚半透明、微透明以及不透明6个档次,我们平时并不需要这么精准的度量和判断,只要判断这件玉石的透明度如何,水头怎么样,是否通透,是不是玻璃种冰种,这就够用了。
鉴别翡翠的透明度有几种方法,这些方法都很实用,而且很简单,我们可以在购买翡翠时采用。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单色翡翠和底色一致的多色翡翠,这个方法是借助强光的手电筒,垂直照射,从背面观察光线透过翡翠的情况。强光手电筒最好采用低色温的光线,接近的太阳光的颜色,这样鉴定更加准确。这是基本的方法,但这个鉴定透明度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翡翠要厚薄均匀,第二:要与其它透明度已知的翡翠相比较,才会有准确的概念。
第二种方法是将所要鉴别的透明度的翡翠紧贴在纯白色纸张上,观察翡翠透光的面积和亮度。同样,也要借助其它已知透明度的翡翠作比较。这种方法适合用于一些翡翠珠子透光面积较小的物体。
第三种方法是适合于不规则和底部颜色不一致的翡翠。例如色彩艳丽的福禄寿手镯,底色不均匀,或者紫色翡翠底部不一致的情况下。方法是采用45度角侧光照射,对翡翠的透明度可以做出基本的判断。
还有一种方法是观察翡翠的表面,通常而言,玻璃种的翡翠表面光泽非常明亮,冰种翡翠稍逊,一般通透性的翡翠光泽度会偏白一些。
其实透明度并不像裂绺,颜色那样直观,它的个体差异很大,即使两个玻璃种翡翠,它们的透明度也往往存在差异。而且透明度与颜色一样,也会给翡翠带来差别极高的价格,一件玻璃种翡翠的价格比冰种翡翠的高出几倍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因此,翡翠透明度是影响翡翠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购买翡翠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切莫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