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翡翠值钱吗?

吉馨吉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28年到1935年,是翡翠拍卖的低谷期,每年参与的拍者并不多,问津者更少;1936年以后,开始有一些精品陆续出现在香港和台湾的拍卖会上。不过当时并不叫“翡翠”,而称“缅甸玉”或“翠玉”。

1970年至1980年间,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升温,一部分人在大量收购各类文物、古玩,其中也包括玉器,那些曾经被当做“破烂”的民国玉器开始受到重视。

上世纪70年代,一些优质的民国玉器在台湾出现并首次参加拍卖会,此后越来越多的优质民国玉器出现在香港及内地的拍卖场上。 这些玉石大多制作精良,造型生动,而且不少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如吉祥福禄寿三星拱照、连升平喜庆等。虽然由于年代久远,有些玉器难免有些磕碰,但大多仍不失为工精艺绝的好东西。

到了2004年和2005年,翡翠开始在内地流行起来。如今,高档的翡翠首饰价格甚至比当年最高价买入的这些玉器还要高得多。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尽管市场上不断有“宝岛”和“东南亚产翡翠”等说法,但经检测发现,这些所谓“新来源”的翡翠其实多数来自中国境内,只是它们在开采后经历了较长的一段存放期,使得人们误以为它们是国外原料制成的。 所以民国的翡翠是很值钱的。

顾云枭顾云枭优质答主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国力的衰退,翡翠的进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其质量却是上乘。

从近代北京出土的珍贵文物翡翠制品中可见一斑。

现在存世于海外以及港台地区的明清传世的清代翡翠制品也不少。一些民国时期的翡翠制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还经常能见到,但在30年代末中日甲日战争爆发后,就基本上很少了。

抗战爆发后,缅甸运输封锁,翡翠中断。直到1942年滇缅公路被封锁,翡翠商业陷入困境。当时,云南只允许5名商人通过野人山和野人江进入缅甸带翡翠回来。当时带回来的翡翠价格很贵,制作的首饰价格昂贵,只有大商户和达官贵人才有能力消费。

抗战结束后,交通恢复,翡翠商人重新从缅甸采购原石。但是,由于中国内战战乱,国民政府腐败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福禄寿”翡翠首饰在当时的人民眼里成了奢侈的象征。一些穷人和学生打碎了他们亲人的翡翠首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50年代初,翡翠在中国内地基本上灭绝。台湾、香港、东南亚及欧美人士开始在市场上交易,购买翡翠价格便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