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没有自然文?
有,而且非常多! 常见的天然石花(也叫石棉)、水草花(也称“水沫子”),还有更为罕见的烟灰花、芝麻点等等。这些花纹的出现是由于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混入的矿物杂质在晶体表面或内部形成裂纹,然后浸入染料而形成的。由于矿物杂质的存在形式和染料的种类不同,所以这些天然花纹的颜色和形态千差百异。比如,下面这种像树叶的纹理一样的花纹被行内称为“叶底花”,它是由于矿物杂质呈叶片状排列而成;再如上面的“冰种彩珠手串”,每一颗珠子都有圆形和水滴形两种透明底纹,这也是天然形成的。
除了天然的底色和花纹外,还有一些天然色斑是不能用人工处理去除的,也是鉴定翡翠是否天然的依据之一。比如下面这种来自缅甸北部孟拱地区的琥珀红翡,因为颜色极像琥珀,所以被称为“琥珀红翡”。又如紫罗兰翡翠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双色错色”:蓝紫色翡翠夹带着黑绿色翡翠,看起来就像是油画布上的调色失误,形成了自然界独有的美感。 再如产自印度莫尔登区的瓦格拉翡翠,因其独特的橘皮效应而被誉为“会跑的橘子”,是天然形成的特色标志。
翡翠有没有自然纹呢?答案是肯定的,翡翠有自然纹。可能有的朋友又会有疑问了,在翡翠中我们不是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纹路的石头,是不是自然纹呢?不是,这些纹路绝大多数,都是在后期开采,加工,甚至使用的过程中造成的。而自然纹则是产生在翡翠成矿过程当中的一些表现,是类似于石纹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由于成因过程极其特殊,自然纹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其实自然纹这种表现形式,在翡翠的研究中,有一个更专业的说法,叫做生长纹。这种结构实际上是由于翡翠在后期成矿过程中,一些后期的包裹体物质,以特定的方式介入了翡翠的生长,从而导致了翡翠在生长的时候,生长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从而呈现出特殊的条带状生长结构。这种结构有时候与翡翠的主要部分,会保持一个比较好,或比较差的亲和性,从而在后期出现不同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颜色和性状,最终在表面呈现出各种各样纹路状的表现特征。
自然纹的成因,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糜棱岩化作用。也就是翡翠在后期构造裂隙中流动生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构造的不断挤压,导致翡翠内部出现了大量的裂隙,在这些裂隙中,其他的一些矿物,以流体的方式介入,进入到翡翠内部裂隙的时候,对翡翠内部生长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与翡翠的后期生长结合在了一起,导致翡翠在后期生长过程当中,不是均匀生长,而是带状生长。这种生长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纹的成因。这种现象在翡翠里面是非常少见的,可以说一件标有带自然纹的翡翠,可以称得上是一件翡翠孤品,这也是自然纹翡翠极其昂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