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水路看涨是吗?
“水”,在行内指代的是玉器的工艺,而行外则大多认为是玉器中的透明度。这个“水”字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工艺,一个是指透明度,而我们常说的“水润”、“水头”,其实说的就是这两个意思。 对于行内人来说,“水”指的是玉器加工后的成品状态,是否干爽,是否有阴湿之感(行外人多以是否透明来判定)。 好的工,不仅指玉器加工过程中的打磨抛光等工序,更指雕刻的工艺。一块原料经过雕刻师的设计,根据料子的特点,经过雕琢,设计出造型后,再进行打磨抛光,最终才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玉雕师傅的雕刻工艺就决定了这件作品的“水”如何。
好的工,除了指玉雕师的雕刻工艺之外,还要指出品的完整性。对于部分雕刻作品来说,虽然可能雕刻工艺不错,但是存在缺漏,那这件作品的水就显得很一般了。例如,在雕刻玉牌时,如果两边不够对称,那就说明工艺不过关;又比如,在雕刻挂件时,如果上下不够对称,或者雕件有裂痕等等,都会影响其完整性和美观性,进而使这件作品的“水”大打折扣。 所以,“水”好不好的判断标准应该以成品的形状大小为准,不能因为原料的大小来判断。
翡翠水路可以看涨,水路在翡翠中的存在,会减弱光线的透过率,使翡翠的“水”头变“干”,但同时也会使翡翠更富有颜色变化,给人以“活”的感觉。好的颜色水路很“脏”,颜色很深,给人感觉颜色有穿透玉石的感觉,即所谓的“吃透水”。而水路颜色“干净”,颜色很闷,给人感觉颜色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吃色。因此不能仅仅以水路的“脏”或“干净”来判断,应该考虑颜色与水路的综合效果。
如果种老的水,肉眼观察,会觉得有种雾蒙蒙的感觉,就像是把玉石罩上了一层纱。如果是冰种的水,那透亮晶莹,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有“水”的玉,质地更加通透,更绿色更鲜亮,是玉中上品,价格也很高。而缺“水”的玉,多为干燥的老坑玉,没有灵气,价值较低。“水”好不好,是评价翡翠价值的重要标准,好“水”是“色、纹、显、匀、和”结合的效果。
人们用“水头”一词来表示玉的透明度,比如“一水半”、“二水”,都是指玉的“水头”足,透明度高,一般来说,透明度越高的玉越好。“水”是翡翠中的透明度,是其内部结构的综合反映。“水”好的翡翠,内部结构细密,结晶颗粒小,裂隙、胶质少,“水”沿着这些内部构造的裂隙分布,玉在加上绿色的浸染,就有了很好的透明度。并且,“水”可以使翡翠中的颜色变活,水色相融,才能出灵气,才能成为翡翠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