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鉴定要抛光吗?

蓟惠晨蓟惠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怎么说呢~ 需要抛光的,称之为宝石学上的“镜面发光”,不抛光的,称之为“非晶质结构”或“玻璃光泽”。(其实严格来说,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哦!)

目前行内判定翡翠真假的基本依据,是查看其是否具有“翠性”,也就是翡翠的“粒状结构”或者“纤维状结构”。只要看到“翠性”,基本可以判定为真品翡翠了。(当然,有“翠性”的不一定是天然翡翠,也可能是B+C的伪翡翠喔!所以千万别偷笑~) 而具有“镜面闪光”特征的真品翡翠(A货),行话中又称为“水头好”、“起胶”;而具有“玻璃光泽”的真品翡翠(A货),通常被称作为“水头差”或“无胶感”。

所以,题主所说的情况,其实正是判断真假翡翠的重要依据啦!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特征,原因其实很简单:天然的翡翠,实际上是一种“多晶体”(多个微微倾斜的柱状晶体交错叠加在一起形成的)的玉石。当这些微小的晶体相互交错时,光线无法直接穿透整个玉件,从而被分散开来,形成“镜面闪光”(类似太阳光被雨滴散落的效果)。

而“水头差”则是因为其中的纤维状或者米粒状的晶体排列比较紧密,光线难以渗透而过,于是就被反射回我们的眼睛,看起来像是“无水”或者“水头差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行内一般用“水头”来判断一件翡翠的好坏,但这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非决定性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件翡翠的色很好(绿得很正,比例也很协调),但是水头较差,也是不值得购买的。 相反,一件翡翠的色很淡,但水头极好,价值反而更高。 所以啊,买不买得看眼缘,适不适合更要看眼缘哟~

夏侯珠芸夏侯珠芸优质答主

翡翠鉴定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必要时辅以放大镜和在滤色镜下观察,对翡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用文字表述其结果,为翡翠的商业流通提供鉴定依据。翡翠鉴定的结论,具有社会通用性和法律效力。翡翠鉴定一般不进行抛光处理。

翡翠A货检测流程

1、定性描述颜色、净度、切工等常规的特征,评估各因素对翡翠质量的影响程度。

2、在滤色镜下观察翡翠的颜色变化,确定翡翠是否经过染色处理。

3、用放大镜观察翡翠的表面和内部特征,确定翡翠是否经过填胶或充填处理。

4、对有疑惑的翡翠样品做红外光谱测试,进一步确定其是否经过填胶或充填处理。

5、对经过以上鉴定测试,综合观察符合翡翠A货特征后,判定为翡翠(A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