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翡翠多钱?

松瑞卓松瑞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历史上,清政府曾两次大量购买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墨西哥的白银,用来填充国库空虚.第一次是1735年,乾隆皇帝共花了600万两,买到了1400吨白银;第二次是1829年,道光皇帝用了720万两,买到了1700吨白银。 这些白银后来都铸成了元宝。今天,我们还可以欣赏到那些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和墨西哥的古老而精美的银圆,但那些由中国工匠设计并雕刻的银币却极少见到。原因就是这些货币被收藏起来作为货币储备金使用,很少流出。 虽然这些货币没有流通,不过它们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不逊于其他贵金属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放弃使用银本位制的国家(即货币体系中只允许银、铜这两种金属充当货币),直到1935年才废除银本位制开始使用纸币。中国古代的“银圆”其实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货币,与近代西方国家的银元并无本质不同。而且由于中国的外贸长期逆差,中国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一直由白银充当(用美元结算时,美国会按汇率转换成等值的白银交付给中国)。从明朝中期一直到清末民初,东南亚和日本对中国出口的白银数量相当大。所以有些专家学者说中国是“以银易货”的贸易出超国。

据估计,目前我国流失在海外私人收藏家手里的古币大约有30000至50000种,价值约为3亿元。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华夏先民们的“子孙”们曾经使用过的货币,正等待着有缘人前往寻找或者发掘。

武崇文武崇文优质答主

在清代,有记载说:“老坑玻璃种每两值银2000—3000两”,“紫牙乌每两值1000两”,这是对当时价格的一个大概的介绍。因为那时候的货币单位和现在有些出入,我们可以以银元作为对比。3000两银子当时就可以兑换2700块现大洋。按1911年-1948年的购买力折算到2011年,一块银元相当于现在的500元人民币,那么就可以得出一块玻璃种翡翠当时可以卖一百多万。从这里可以看出,真正好的玻璃种在清代末年就非常昂贵。

另外“紫牙乌每两值千两”,紫牙乌多被慈禧太后垄断使用,价格肯定比较高,但是真正的好货并不多,所以价格不如玻璃种贵。现在看来,玻璃种身价也高于紫罗兰,这也和当时情况相似。

但清代末期的翡翠还并没有普及,还不能做到人人都可以接触翡翠,那时能用翡翠的人家都是富贵之家、豪门等,因此在价值上和同等贵重的宝石、金银等相提并论,也导致了当时翡翠的高价。从这些旧记载来看,清朝末期的好的玻璃种翡翠已经超过了同等重量的黄金、白金价值的好几倍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