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牌怎么鉴定真假?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翡翠牌。其实所谓的“翠牌”,严格来说应该定义为缅甸翡翠原矿石的一部分,是原生矿石经搬运至地表后,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破碎,暴露在外风化而成的。 我们可以把从岩石中开采出来的, 但尚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石头叫做天然翡翠,而把被人工切割打磨成圆、卵、扇、坠等形状的称为翡翠制品。
一般来说,天然翡翠的原石外形都不规则,而制成翡翠制品后,大多呈规整的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但也有些特殊的情况存在,例如一些质地非常好的原料可能会取块,但这样会损失一部分的料子;又或者是因为地质运动的原因导致的玉石变形,这些都会影响其形状的自然美观。 所以我们判断一块原石是否是天然翡翠的时候,除了要看其外表是否光滑圆润之外,还要看其内部结构以及颜色分布情况。我们一般通过观察和掂量来初步判定。
1.首先观察颜色 在自然光线下,仔细观察这块原石的颜色,如果是天然的翡翠颜色,那么其色调应当自然柔和,如果发现有明显染色现象或者有明显的荧光反应(强光照射下会产生蓝色调或者绿色调),则说明不是天然翡翠。此外还要仔细检查有没有瑕疵或者裂纹出现。
2.然后掂量重量 俗话说“轻清透的玉不值钱”,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越轻的玉石价值越低,而是指同等体积的情况下,密度小、分量轻的玉器价值不高。这是因为质量小的玉器,其材料成本很低。而我们购买玉器时,往往价格高低取决于材料的品质好坏,过于轻薄的玉器,通常都价值偏低。当然这个结论对重的玉器不一定适用。所以不能单靠掂量轻重来判断。
看颜色
翡翠牌怎么鉴定真假,颜色是识别翡翠真假的重要标准,在所有的翡翠A货颜色中绿色最漂亮,翡翠绿色在玻璃种、冰种、糯化种等中呈现的色泽最佳,而芙蓉,干青,柳等种份中的绿色都偏黯淡且偏黄色。
翡翠绿色只有在玻璃,冰种,糯化等通透的底子上才会有鲜艳的绿,所以如果看见的底子很干,暗却有很通透的绿色时,就要提高警惕了。C货在染色时不可能着色非常均匀,因此在用高倍镜或显微镜观察时,颜色在晶体颗粒间很集中,而在晶体颗粒内部却基本上没有颜色,这是翡翠B货特有的颜色分布特征。
看透明度
其实A货翡翠在透明度上并不统一,一般而言,透明度好(冰种,玻璃种)的颜色会偏淡一些,而颜色很浓很正的翡翠,透明度一般都不高。但是,无论透明度如何,凡是未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其内部的透明度都是均匀一致的,在透射光照射下,光线可以穿透整个晶体颗粒,而在经过染色处理或翻新的翡翠中,在透明度上往往存在“死角”,用透射光照射,一部分可以透过,而另外一部分却无法透过光线,特别是颜色较深,浓度很高的部分,仔细看甚至有不透明的感觉。
当然,一些色调很浓的天然翡翠其色调也不透明,这时需从色味上仔细鉴别。
看光泽
真翡翠的玻璃光泽是自然界中很独特的带有油性的光泽,是一种具有莹光和钢油感的亚光光泽,既不像玻璃那么明亮,又不是宝石那么油亮。
而翡翠B货由于处理中被强酸侵蚀和冲刷,表面光亮异常,而且抛光后一般还涂有很光亮的腊,因此总体上感觉很光亮刺眼。
看裂纹
A货翡翠的裂纹是由原料开采过程中受应力作用形成,或是雕刻,加工,佩戴等使用过程中形成,因此A货裂纹是随机分布的。裂纹在翡翠上表现形式多样,有较规则的折线状,也有不规则的网状,裂纹在表面部分有时会有凹坑。
B货翡翠裂纹也是由原料开采加工或使用中产生,由于B货需要用强酸浸泡处理,因此翡翠中裂纹会被充填,裂纹在表面不外露,有时在高倍镜或用透光观察时,会发现一些隐裂存在。C货裂纹成因与A货相同,但其表面裂纹由于染色和封腊处理,而常为封闭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