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纹多久可以修复?
对于“翡”和“翠”,人们一直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理解,其实,两者的概念并非完全一致。 什么是“翡”呢?它指的是玉石表面呈红色、橙黄色或褐色的部位;什么是“翠”呢?它指的是绿色的部分。两者在颜色上具有明显区别:红、橙黄、褐色的部分叫“翡”,绿色的部分则称为“翠”。
当然,这样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有一部分翡翠原石的表面有一层风化壳,这层风化壳通常比较薄,用指甲就能刮掉,里面的颜色呈现出浅绿色的调子,而刮掉风化壳之后的颜色,则接近于天然翡翠的颜色。 对于这种表面有一层风化壳的翡翠原石,一般需要将其外壳打磨掉以后才能进行雕刻。
而在打磨的过程中,由于金属工具(例如磨石)与表面粗糙的原石相互作用,部分颗粒细腻的粉末会脱落下来,这些脱落的粉末沾染到工具上面,再用磨好的工具去雕刻石材,这就使得原本绿色的部分也沾染上了这些粉末,即所谓的“染绿”现象。 “染绿”后的翡翠经过抛光、打蜡等工序之后,便呈现给了我们最终作品——一具晶莹剔透且“色”泽盎然的玉雕艺术品。所谓“翠”的概念实际上也是动态的,它是随着制作过程中的不同操作而不断变化的。
不过,虽然“翡”“翠”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制作过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美丽的色彩。正是因为这个共同特点,古人将“翡”和“翠”联袂一起佩戴,成为了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