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冒顶有没有翡翠?

苗宇皓苗宇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冒顶”是翡翠界一个特有的词儿,它指的是用人工处理的方法,在较低等级的翡翠原料或成品上,增加其种水、透明度并优化色泽的方法。 在所有的有色玉石中,翡翠的色调丰富,但以绿色为主,而其他颜色如黄色等,往往是作为绿色的衬托存在,因此为了突出绿色的艳丽,往往需要将黄色的部分进行去除的处理,这就是所谓的“冲淡”或者“漂黄”。

不过,有些料子本身的底色就比较接近淡色,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反而更显均匀通透,如果这种处理方式做得较自然,其实是一种提升。 不过,这种提升是有限度的,一般来说,只要颜色色调偏黄的基调没有改变,那么无论透明度如何提高,颜色鲜艳程度怎么增强,都只能在低档品的范畴内徘徊。一旦底色出现纯绿或者粉绿之类鲜艳明亮的色调,那就是高档品了。

由于目前技术的发展,通过简单的加热处理就能使原色变浅,所以一些质量比较差的低档翡翠经过加热处理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中高档品,这给鉴别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而真正的天然翡翠由于形成的原因,往往颜色不均匀,有时甚至有颜色聚集成斑状的现象,这些色斑的颜色往往会深一些。

天然翡翠因为生长环境和水土不同,导致每个地区的颜色的变化都有一些差异,例如缅甸出的翡翠偏绿,而云南出的则偏蓝,当然,也有蓝绿交错的状况。 除了颜色外,天然翡翠的质地和光泽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常带有明显的石纹和裂纹,抛光也不是很完美。

相反,那些经过“冒顶”的人工处理过的翡翠,表面光滑明亮,毫无瑕疵和裂纹,甚至连纹理都完全一样。而且色调、亮度、透明度都会比天然的翡翠更均匀一致,看上去更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正因为如此,“冒顶”的翡翠常常都能以假乱真,不仔细仔细观察是很难发现破绽的。

宰雅格宰雅格优质答主

翡翠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7世纪末,我国清代就从缅甸输入玉料,而这一时期是清代翡翠的开始。清代翡翠以质地纯绿均匀的玻璃种、冰种为主,有紫罗兰、黄龙玉,但没有红翡,更没有老坑起荧的现象。因为清代缅甸开采的翡翠是高绿低瑕,即色好裂少的翡翠;红翡、黄翡和老坑起荧的翡翠是后期开采出来的。

翡翠之所以能取代和田玉,成为国内流行的玉器,并不是偶然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审美观的变化。绿色代表生命,象征蓬勃向上。翡翠色彩丰富艳丽,特别是红绿色翡翠除了符合人们的这种审美观外,其色彩与中国国旗、国花颜色相同,人们特别喜爱。红翡是红色调为主,其色调深沉、庄重、古朴,如红梅映雪、红杏出墙等等,受到人们的青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