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什么绿最好?

岑仕海岑仕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在问,“翠”是怎么来的? 所谓的“翠”在行话里其实是代指绿色调,而“翠”字最早的含义其实就是指“青绿色的玉”,这就是“翠”的本意。比如古代用于形容翡翠的成语就有“翠色欲滴”“青翠欲滴”。 所以,从“翠”的本义出发,自然得出的结论就是颜色越青翠越好。比如这种: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对于“翠”的定义发展变化。 在东汉时期许慎所著《说文解字》里有记载: “翠,青碧也……今谓之翠羽……”这里的“翠”显然已经和现在统一化了,指的是翠鸟的羽毛,即翠蓝色。 而明朝朱明臣著的《丹铅总录·翠》里则明确指出了现在的“翠”是绿宝石的意思: “翠,美石之名,今以为碧玉之别名。”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刊行的《尔雅翼·释地》里也称: “蜀人谓碧玉为翠。” 也就是说,自东汉开始,“翠”就被泛指绿宝石了,到明代更是被明确认定为绿宝石。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绿宝石是什么样的宝石呢?

绿宝石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包含无数种颜色的宝石,但我们平时说起“绿宝石”的时候,通常指的是祖母绿。 那么,祖母绿是什么样子的呢? 上图! 注意,这是祖母绿的原矿,已经非常美了,而且颜色也非常翠。 但是,这并非是最好的祖母绿,最好的祖母绿颜色应该更深一些,接近这样的:

这里需要说的一点是我的照片拍摄于缅甸,这些祖母绿的原矿来自缅北克钦邦的帕敢。据说这里出产的祖母绿品质是最好的,颜色通常很深,且晶体较大。 为什么要介绍这么多祖母绿给大家看?因为好的祖母绿的颜色就像上面一样,是很浓的正绿色,这点和翡翠是一样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一定要给“翠”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应该是正绿色的宝石。 可能有人会问了,既然祖母绿是最好的绿宝石,那么翡翠是不是比祖母绿更好呢? 对此,我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似乎更合适的是用祖母绿来衡量翡翠。 理由很简单,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将祖母绿赋予特洛依城(Troy)女神,认为它是太阳神和月神所爱的宝石;而在现代科学里,人们发现祖母绿含有约0.5%的金红石针状矿物,所以在日光下会闪烁着耀眼金色的光芒。

窦一淑窦一淑优质答主

翡翠色彩丰富,几乎可以和花田翡翠相媲美,红、黄、紫、褐、白、灰、绿以及过渡色均有,其中绿色是翡翠的主要俏色。人们喜玉,一般都喜欢绿色,且为艳绿。但这要完全从科学的角度来评价翡翠绿色的优劣,仅仅说“以色浓为美”还远远不够,一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鉴定:

1、正

“正”即翡翠绿色的色相,也就是绿色给人的感觉。绿色色相要求纯正无邪,不要杂有其它颜色。例如:绿中带黄的颜色一般称为“菠菜绿”、“军绿”,绿中带蓝色一般称为“邪气绿”、“绿豆”,绿中带灰色一般称为“蓝花绿”、“粉青绿”。其价位也和纯正的绿色有一段差距。“正”在色相标准中是最重要的。

2、阳

“阳”即翡翠绿色的饱和度,也就是绿色本身的深浅或浓度。绿色的浓度饱和越高,价位也越高。在翡翠的绿色中,人们通常用“艳绿”、“翠绿”、“高绿”来形容浓度高的绿色,而且价格很高,如“芙蓉色”、“秧苗绿”、“铁锈红”等。

3、浓

“浓”即翡翠绿色的浓度。浓度是指绿色的色调深浅程度。浓度要深,色要浓正饱满。

4、透

“透”即翡翠的透明度,即对光的透过程度,好的透明度称为“晶莹通透”、“玻璃光”等。翡翠只有在好的透明度下,方能体现浓、阳、正之色的真风采。

5、匀

“匀”即翡翠绿色的形态。人们常说:“有翠不匀,难以估准。”形态分为单色和彩色,彩色又有色块、色团、色斑、色丝、色絮等等,如“藕粉地”、“春带彩”。一般优质彩色翡翠价格高于单色翡翠。但是,就同一绿色而言,“浓、阳、正、透”四个前提下,越均匀价值越高,价值相差可以十倍,百倍以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