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人民币有三块的吗?
三版人民币,又称“黑版”,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至1953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的第一套钞票(第二套人民币未发行纸币).共印制了62种面额、87种版别。其中1953年版的两款1元券和5角券采用了黑色印钞纸印刷,因此被称为“黑版”。 这张1元纸币的票面图案是一位骑着马、手持望远镜向前看的军官,周围是青山绿树,象征着中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保卫祖国。由于当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因此货币设计中突出了工业生产这一主题。图中这座雄伟的建筑正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迈着大步走向复兴。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太原后,将原山西省银行印制厂收归国有并划归中国人民银行领导,改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复印厂”继续从事纸币印制工作。为适应印制要求,厂里购置了瑞士产的莱卡相机和德国产菲林纸,招募了一批技术骨干,在厂长毛遂自荐下开始了全新的打印工艺流程——先抄绘模板,再用手工刻制的方法制作出印版,最后进行印钞。
据厂里的老同志回忆,因为设备落后,所有的工序都是手工操作,从准备原料到成品出厂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由于当时物资极度匮乏,所有原材料都必须严格计算,甚至为了保证印钞用的橡皮辊的使用寿命,工人们会将两块橡皮辊并用,用单张白纸打磨后再将两块都利用起来。 第一套人民币在设计上也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多数面额的钞票上印有“共产主义联盟(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字样;而一些面值较小的钞票上出现了“工农联盟(Союз Гражданских Депутатов)”字样。这些字样的出现,或许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参考的是前苏联的模式,同时体现了新中国政权的特点。 而为了区别于民国的货币,第一套人民币还取消了币值上的“圆”单位。除了1元券和5角券外,其余券别均采用“元”为单位。这也是我国首次取消“圆”这个币值单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元纸币已经渐渐退出市场,成为了收藏品。如今人们在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再见到现金交易了。
不过,尽管现在已经不使用纸币了,但我国的纸币发行体系并没有停止过。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明确了我国纸币的发行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的需要,可以决定发行纪念币,也可以授权发行。”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仍按照这套体系不断地发行新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