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佛怎么选?

宫雨婷宫雨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选翡翠玉佛跟选其他物件不同,要注意的细节有很多,今天玉堂的这篇专栏,就来说说这些问题。 先给结论,在选择翡翠玉佛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可:

1、看颜色;

2、辨水头;

3、测瑕疵;

4、掂重量;

5、听声音。 除还有三个小细节需要留意——看做工、看材质、看尺寸。

一、看颜色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翡翠玉佛,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素面(无图案)的,另一种是吉祥图案的。 对于素面的翡翠玉佛,选择时首要注重其颜色的美观程度,一般来说,颜色要正、浓、阳、匀,当然最理想的色彩是翠绿色。如果颜色过于暗沉,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对带有吉祥图案的翡翠玉佛来说,需要注意其构图是否饱满,色彩的搭配是否协调。比如弥勒佛的形象,以大肚满腹为荣,因此对于肚子上的颜色就要加以留意了。

二、辨水头 辨别“水头”的好坏,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通过眼睛来观察:好的“水头”,看起来明亮润泽,像镜子一样。 如果“水头”不足,则看上去晦暗无光,显得干涩。

其次可以通过手感来感知:在选购时可以轻轻抚摸,感受其是否水润。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水头”较好的翡翠玉佛,表面会有薄薄的油脂感,就像刚刚擦过的玻璃,这种有油润感的翡翠玉佛,往往会更贵一筹。

三、测瑕疵 天然生长的翡翠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瑕疵,所以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瑕疵可能存在于玉佛的表面或内部。 测查表面的瑕疵,主要看其是否影响美观。如果表面有浅表的划痕或是坑洼,虽然不影响美观,但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瑕疵容易残留污渍,日后清洗比较困难。 测查内部的瑕疵,主要查看有无裂纹或者水线等标记,如果有此类印记,一定要仔细观察其延伸的方向和路径,因为有可能它是一条裂隙,而不是纹理。

四、掂重量 同样体积大小的钻石、红宝石和蓝宝石,由于钻石的密度最大,所以质感最为厚重,而红宝石和蓝宝石则相对较轻。 这是由于不同的宝石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导致的,其中轻重感受最为直接。 而购买翡翠玉佛也是如此,同等尺寸的翡翠玉佛,若感觉其中一颗沉甸甸,那么该颗翡翠玉佛的质地细腻致密,种水较好,反之则质地较粗松。

五、听声音 判断翡翠玉佛的声音可以采用敲击法,同样适用于所有玉石品种。 用手指轻敲玉佛,声音清脆悦耳,说明质量不错;如果声音喑哑,则说明品质不好。 但这种方法不绝对正确,因为有些老坑翡翠结构缜密,很难敲出音准,这时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判断了。

六、看做工 看做工主要指两个方面:

①是指镶嵌的牢固与否,②是指雕工的精湛程度。 因为只有经过精心制作的翡翠玉佛,才真正具备更高的保值和收藏价值。

七、看材质 这里的看材质主要是看下用料是否为足料,最好让商家给出相应的证明。 八、看尺寸 尺寸方面主要注意有无磨损,因为翡翠的硬度虽高,但是受外界冲击或摩擦,表面会产生极微小的磕伤,这些细小的伤痕集中在表面,就会影响美观。

杜杰夫杜杰夫优质答主

一般来讲,佛像玉雕,最吸引人的就是它活灵活现,灵动传神的感觉,这一点从面部表情就可以看得出来,尤其是眉毛、眼睛,嘴角等处的雕刻。

佛造像的鉴赏,一般从开脸、衣纹、手印、背光、细部和材质。如果要从审美角度品鉴,佛像的神韵,主要通过脸型、眉目、鼻唇的刻划及其微妙表情来体现,即所谓的“开脸”,这是观察和品鉴的重点。佛像开脸的好坏是鉴定其审美标准的重要根据,开脸好的佛像即使是在小瑕疵也不能埋没它的价值。

玉雕佛像在选料上十分考究,尽可能将玉料最美好的部分用于佛像雕刻,以衬映佛像的庄严慈悲,常可见玉料的皮色用于佛像的华贵装饰。如绿皮红皮的玉料,常用于佛像的“衣扣”、“飘带”、“背光”等部位图案的装饰。玉雕大师在佛像设计中,把玉料的皮色与玉质巧妙分割,皮色用来给佛像“穿”上袈裟,而晶莹剔透的玉质则用来雕琢佛部表情和身形。在玉雕佛像收藏上,除了材质与工艺之外,还应注意文化寓意。

佛教在公元1世纪由印度传入中国内地,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佛教文化在中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产生造像艺术的高峰,各地石窟中的造像群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而收藏中常见的佛造像多为这一时期的作品。

宋、明、清时期亦有大量玉、金、铜、木等材质的佛造像制作,形成了多民族风格并重的造像体系,这一时期的造像,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