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沁色多久?
首先,我并不认同“沁色”这个词。因为“侵染”和“染色”其实是对其形成原因的一种描述而不是定义。 业内常认为,翡翠的沁色是由于其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外界物质(如土壤矿物、有机物等)进入翡翠内部与其相互作用形成的。然而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业界对翠色成因的看法大致有两种(还有其他一些看法,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1. 外来物质的注入说——由表入里逐渐扩散,导致颜色分布在翡翠内外,甚至深达翡翠核心;
2. 次生氧化作用说——主要指翡翠表面的浸染,与矿物质和水膜共同作用的褪色过程。 这个争论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了,目前没有明确答案。 我个人更支持第二种看法。
至于题主关心的这个“沁色”问题,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在抛光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得原本附着在翡翠表面的色根逐渐散开(向外扩张),最终呈现出现在的样子。 当然,这种解释很粗浅,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如果真的是由于张力作用导致的色根散开,那为什么不会所有的色根都散开呢?再比如,如果的确是外部物质侵入导致颜色加深的话,那应该所有颜色的深浅都会一样才对。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对这块翡翠的颜色成因了解的还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有知道的朋友,还望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