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钱价值多少?
唐朝初年,货币流通以铜钱和绢布为主。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颁布《币制令》规定:“每开铸造钱,文德钱一缗重二斤十二两,面文为周文王姬昌之象。其背印以四维,法阴阳八卦,而序列五岳、神州等二十有九山,各以其形象之。一云二十四山。”同时规定:十千为一缗。每缗重六斤四两。这基本上是继承了隋制。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新铸的“开元通宝”钱开始流通。此时实行的是三司管账制度,即户部、度支与盐铁分别负责管理。由此确定了钱钞并行的货币体系。
由于当时唐朝生产力的发展,财政收入大增,国家掌握着大量的铜矿和炼铜技术,因此铸钱量很大。唐玄宗开元十年(公元722年)统计共有50亿颗。天宝元年开始,每年铸钱大约十万串。大历年间一度停止铸钱。咸通年间,因财政收入大增又重新铸行钱币。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占领江南一带后,也铸行了“赤财”钱。五代十国时期,各地政权林立,铸行钱币混乱不堪。
随着纸币交子等出现,青铜钱币的霸主地位被撼动,但唐朝的硬币仍然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造型著称于世,是当今古币收藏界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