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多少名称?
说真的,不知道,我猜起码有一两百种吧。 以前在缅甸的时候,听到当地人的称呼就有很多种,比如:wanchan、mala chan(ma la)、kachan、mat i,还有英文的jade、green stone等等。 因为这些称呼除了有颜色和透明度之分,还有是否打磨抛光之不同! 如果不打磨不抛光,那就分不出来是什么品质——因为天然翡翠都是颗粒状的,很粗糙,需要加工才能成为现在的样子。 不抛光则看起来是黑色的,就是这种样子——刚采挖出来的天然翡翠原石 如果打磨一下,颜色透出来,那就分得出了,叫法也多了“飘蓝”“飘绿”等等。 但是,如果不抛光的话,那行内称它为毛料,买卖时按重量计,称为“公斤料”——当然你拿这样的料子是做不出首饰来的……除非你花大价钱做手工,找手艺好的匠人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不过,我听说还有一种更贵的卖法——“蛋面”。所谓的蛋面,是把毛料切成薄片,再打磨抛光,使得表面呈现玻璃光泽,然后切割出正三角形状或水滴形状,这样制成的首饰价格往往不菲。 因为切出来的形状像鸡蛋的形状,所以叫做蛋面。 有些特殊颜色的天然翡翠,比如红翡、紫罗兰等,本身价值很高,做成首饰更是昂贵。但是,如果颜色不够鲜艳或者分布不均匀,那就只能降级处理了,做成的首饰中下档次,成本就相对较低。 至于在市面上买到的B货、C货,那都是经过强酸清洗、充胶漂绿的,原本应该被侵蚀失去的原生结构完全恢复了,表面变得光滑,颜色也不再匀净淡雅,而是浓淡相宜,自然形成的纹理也变得模糊而没有规律。这就使得鉴别真伪的工作变得简单了。但这样的操作会破坏掉天然的纹路,使得这种“假”翡翠的辨识特性又增加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