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打出什么饰品?
1、玉扳指 古代的扳指,是戴在手指上的装饰品,由韘演变而来。《礼记·曲礼》中有云“士执珏”,《释名·释首饰》中也有提及“瓒,琢也。象玉之中而有纹理,可以琢物也……亦谓之玦。”“韘”字的古字形与“玦”字相似,上下两部分可分开书写和读音,现代汉语字典多将此二字并列在一起写作“射(音shè)”;
2、玉佩 我国自古就有佩戴玉器的习惯,而且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甚至不同的心情都有不同样式的玉器作为配饰。其中男性最多最普遍的当数玉佩了。古人把玉佩系于腰间,取意“金玉满堂”、“君子比德于玉”。现在人们常把一些有图案的玉件拿在手里把玩,这种玉件在古代又称作“珮”或“环珮”。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到“珮安兰若僧,钗光枫叶姬”,用“珮”代指女子头上的发簪,以“環珮”代指穿着华丽的贵族子弟。
3、玉带 古人认为,身份地位越高的人,佩戴的玉饰品也就越贵。所以从春秋战国开始,贵族在腰带上面镶金嵌玉,以彰显尊荣。秦始皇统一中华后,规定只有皇帝一人可以用玉制成带钩。到了汉朝,高级官员也可使用玉制的腰带饰物。到隋唐时期,文武百官都使用玉带的,不过文官用的玉带以丝织品包边,而武官配发的玉带则是金属包边。宋朝以后,达官显贵多用象牙或者木质做腰带,不再使用玉带了。
4、玉如意 “如意”这个词最早见于汉武帝《轮台罪己诏》,其中的“如意向善”意为凡事称心如意。后来的“万事如意”则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祈求好运的心愿。明代朱权所著《琼岛春晖》中记述了关于如意的传奇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每年春节都要在宫中设宴犒劳诸王,其中马王爷的马前卒们得到的赏赐最为丰厚。有一次,马王爷的马前卒们又得到许多好酒好菜,正在吃得高兴,一个太监走进来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食皇木,立皇斧,朝皇午,晚皇哺”八个字。众人看后不解其意,于是纷纷请命去办这场合该自己得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