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都是怎么来的?
前面大家都说了不少,我也来说说, 首先,我们见到的99%的缅甸翡翠都经过了几手或十几手的转手,在流通过程中价格已经有了极大的上涨,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翡翠都是刚刚开采出来的样子哦~ 比如我在图上放的这块翡翠,这就是刚从矿场出来,还没有经任何人触碰的原石。(未经任何处理的原石) 但是,你见到那些成品首饰的时候可不要以为它们刚开采出来时就是这样子哦----经过切割、打磨、镶嵌、制作等工序,每加工一步都会增加成本,自然价格也会上涨许多。当然有的人为了节省加工费用,就会把用料少或者品质差的料子做成半成品,这样即使卖不了钱也能回本,而做工较细的成品则留到最后卖个高价。
再说一下如何区分新老坑的问题,其实老坑和新坑主要是由开采方式而划分出来的,与颜色,结构等等无关, 老坑,又称为老蜡,这是因为以前采用灌浆(用高压将胶水注入玉洞内)的方式开採翡翠原石而形成的。
新坑,就是新开采的翡翠岩石,多用炸药爆破后,再用机械进行开采。由于现在的宝石切工都非常好,加上各种抛光,镀膜等技术,很难再从切工的工艺去判断老坑新坑了。 所以,买翡翠,千万不要以为挑到便宜的新坑货就赚大了!
在缅甸的西北部,有几条山脉。那里是全世界翡翠原料唯产地。翡翠矿山就是在绵延几十公里的山脉上,星星点点散布着100多个,统称帕敢地区。每个矿都有自己的名字,因为每个矿出产的翡翠都有自己的特点。矿的形成,是由于山脉,经年累月风化,地下翡翠原石涌出地面,再被雨水冲刷,在河床沉淀,形成矿山。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都是露天开采,80年代以后都是井下开采,最深达200米。采得的翡翠原料,叫生料,不漂亮。生料要经过冲洗、选料后,才是我们常说的“水料”。翡翠水料要经过粗加工去除裂纹及明显杂质,进行质量评估定价后,才被允许正式进入中国国内进行交易。
在缅甸的北奥加拉、沙古、格图、北马、江公、南木青、南班等产矿区所产的翡翠水料,通常由其管理方设在当地的交易机构卖给商人,商人付给管理方价款和一定的回扣。之后商人将货从矿区运到宝都有两个通道:一是从缅甸密支那、大其力,以及中国云南省瑞丽木头房,再到缅甸八莫,最后进入中国云南省姐告;二是从缅甸都滩、江墩,再到中国云南省盈江支那,进入中国云南省瑞丽。
这两种通道都是山道崎岖、不通公路,商人们通常将翡翠用水泥封裹成大坨,用骡马经数日甚至十数日长途跋涉到宝都有一定的风险,常常遭到土匪的打劫。到了宝都,商人们将驮来的翡翠大石坨开坨后,重新挑选、扎坨,然后再经瑞丽、姐告直接进入腾冲,或者运到缅甸曼德勒等地,卖给其他商人,再由这些商人经由瑞丽、姐告进入腾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