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协会为什么大书法?
“以俗为本”是江湖上的说法,真正的大师不会这么说。 大师们会说“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又说“写字要入古出今”、还有诸如“书不读宋齐以下”等等话头,说的都是学字要从高古处入手的意思——因为从高古处入手你才有可能在将来写出新意来。所以,如果题主真的喜欢王羲之,想写王字,那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为什么江湖上很多人不喜欢王羲之呢? 其实还是因为王羲之流传下来的书迹数量太少缘故。 如果王羲之像颜真卿那样留下几十方碑刻,人们也不会把颜真卿和赵字的《玄秘塔》相提并论了;又如苏东坡这样留下大量手札,人们也不会觉得他的字不如米芾了(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目前估价约4-5亿) ——当然,米芾也留下了不少的手札墨迹,虽然只有东坡的五分之一不到吧。 但是,王羲之没有。 他最著名的书帖也就是那几篇《十七帖》、《兰亭序》而已,但是这两者都是尺牍类的文字,而且文辞都比较简单。这跟颜真卿和苏东坡比起来就差远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羲之的书风太容易学了! 这就让一些自命不凡的人感觉自己的才华被压低了似的。 所以他们就不喜欢王羲之。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也有很多精彩的论述。 比如说,赵孟頫就有过这样的言论——“吾见此本(指唐人摹本《兰亭序》),真天下逸少(王羲之)”(意思就是说这个《兰亭序》确实写得很好,但是比王羲之的原作还差了些) “余每见世之学晋书上至帝后下迨士女无不习公之书以为游戏尔”(大意是说世人只是拿王羲之的字当做一种游戏的手段罢了) 在明代还有个叫张丑的书家,更是直接说——“右军本王道右军本王子敬书也……然此本末失古意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字的传统风格已经没有了。)
这些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他们说王羲之的书帖之所以会那么受欢迎是因为唐代人模仿他造成的恶果所致。他们认为,到了后世的人只会临摹而不懂得领会,只知追求形似而不知道去体会精神。因此,这种风气造成了王字变成了千人一面、如同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毫无个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