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十书法书法学谁的?

宗苒宗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学习书法的师承关系是很讲究的,古人从“三代”、秦汉以来一直都有很正规的师承关系记载,如《宣和书谱》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了:“……又自五代时李阳冰为少温弟子,始有授受之迹;欧阳询与虞世南得王羲之《兰亭序》于智永禅师,而传其法,遂为世宝……” 到了明代的董其昌就更为严谨地规定了师承的概念——只限于同代之人,并著《画旨》、《画眼》二篇来讨论这一问题: “作画必先识笔法。笔法者何?笔之所至,气亦至止,然非知用笔者必不能到。今之善书者虽多能用笔,未必工画也;即以能画论之,非专讲笔法必不能精。余自少好书画,尝取古画观之,或问曰:此何家数?答曰:未有所处。盖未有所处则心不附著,故不能得其神理。后阅北宋大家之作,乃知前人之论不谬如此。然用笔之法固未有闻於古人,然观宋人写生墨竹,其下笔之处皆用正笔,至叶节及枝间交处又有侧笔,所谓逆入、顺出者是也。”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知道两个信息点:一是古代的书论之中已经将师承的关系纳入了讨论的范围之内;二是作为明末清初的书画大家的董其昌是严格意义上按照他自己的理论去实践了师承关系的。 根据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大致地将中国古典书法的师承路线整理出来一个大概的模样:

1. 三代为始,秦汉之际形成了一个比较正式的师承系统,这个时期很多书论中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如《论书表》等),这个时期的书家一般都有一个师承系统的名称,比如:钟繇是卫瓘的学生,王羲之王献之王珣之辈都是卫夫人的学生,张芝是蔡邕的学生等等。这个传承链一直延续下来,在唐代达到了鼎盛阶段。

2. 安史之乱之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败、藩镇割据、宦官干政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唐朝中央集权的权威性大大降低,于是一些文人通过结社、游山玩水等方式来对抗朝堂上的黑暗势力,他们开始重视起自己个人修养的问题来了,其中就包括对书法的重视,于是就有了文人和书法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了,因此,唐代的师承关系比盛唐时期要复杂得多,但是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流传下来。

3. 五代宋元,由于战乱原因,文化都集中在了北方。此时,书法上出现了两种思潮,一种是以赵匡胤为代表的尚意书风(这直接影响了宋代书法的发展方向)另一种就是崇尚晋唐一路的书风的尚法书风。同时,在士大夫阶层的影响下,这两种风气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后者更是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发展。在这个时代,由于战乱的原因使得人们对于师承关系看得没有那么重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该向谁学习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师承大多是一种朋友间的传承方式,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流下来。

4. 元明清三朝,虽然师承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风气流传下来,但依旧有一些书家会继承上一代的某些技法或审美观念,这些书家在后世或多或少地对我国传统书法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到了清代中期以后这种传承关系就开始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可以说是消失了,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传统书法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去学习的地方了,只有去创新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5. 近现代以来,除了少数的一些书法家能够形成一整套的师承链条之外,绝大部分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经验形成了不同的师承之路而已。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老师,而且还得有一个完整的传授体系和传承脉络才可以!否则的话只能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罢了......

优质答主

他的字我挺喜欢,但是不知道谁写的 我个人感觉他应该还是学过王羲之的字 比如《洛神赋》的《曹植》和《兰亭序》,还有他的行书的《古诗十九首》(这个也是魏晋时期的) 再就是一些唐人写的诗,如李白、王维等的诗都有过临摹 但是我感觉他还是以二王为主吧! 李老十的书风是比较内敛的 我之前看了网上对他的评价说他是“当代最具潜力书法家” 这个潜力我觉得主要是在他的草书上表现的比较突出 他曾经也说过自己受张旭的影响比较大些 其实从他的作品上看的话,他对二王的借鉴是很多的 现在有很多评论家都说他是“新文风”的代表 我觉得他的笔法还是比较传统一些的,而且他的结体也是比较传统的 只是用墨的浓淡有些变化,这点倒是受到张旭的一些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