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是个中国绘画特有的词汇,它具有两面性:一面是指一种描绘对象;另一面则指一种描绘方法或风格。 “写意”所包括的描绘对象,在中国画里就是指花鸟、山水、人物,而除去花鸟、山水、人物,一切需要工笔描画的对象都列入“写实”的范畴。 中国画的创作实际上分为“写生”与“创作”两个环节。
清代张熊教子图册,册页共八开,纸本染色,纵三十六点五厘米,横三十二点六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张熊(一八○三——一八八六),初字介侯,号鸳鸯湖老饕,别号鸳湖外史、胥浦渔父,室名适园、珍松堂,上海人。山水、花鸟、人物皆能,为当时著名海派代表画家之一。公鸡教子是我国古老风俗画的一个重要题材,历来为画家所好。
我爸爸是基层供销社负责人,文化不高,但特别喜欢毛笔字和篆刻,他写的毛笔字很好看,当地很多人请他去写。后来改革开放搞承包,他因为要管供销社里的账目就放弃了。但他一直保留着他的“文房四宝”,就是笔墨纸砚。我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上了书法,但不是那么痴迷。后来工作后又重新拿起了笔,练了一些字。
张宝林,号云间闲人、云间隐士,1974年生于上海,祖籍河北曲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隶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虹口区书协秘书长,上海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他是“吴门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祝允明、唐伯虎、文征明并称“明代四家”。 吴门书家的创作,从风格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祝允明、文征明等所代表的“细书”;另一类则是唐寅、梁同书、王澍等人所代表的“粗书”。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在元代就开始出现了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