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物瓷器有哪些?

邹学球邹学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游地区开始烧造瓷釉陶器起,中国的制瓷工艺历经3000多年的实践,方于宋朝全面发展成熟,又经过700多年的探索和创新,至清乾隆朝达到历史鼎峰。从原始青瓷到青瓷,再到彩瓷、颜色釉瓷,从单一品种发展到百花齐放,从南、北各具特色到南窑北输、最后形成全国多区域瓷系,中国的制瓷工艺从技术和艺术方面看,都曾长期领先世界。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开始制烧外表施有高温釉的瓷釉陶器,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有的学者称其为“原始瓷器”,有的称为“原始青瓷”。一般说来,“瓷釉陶器”的称谓更适合这一时期的器物。其主要工艺因素尚不具备瓷器的条件,如瓷胎的烧成温度较低,胎质较疏松,釉色青黄,釉层不匀,釉面易发生龟裂,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温釉。尽管如此,瓷釉陶器毕竟已初步具备了瓷器胎质和施釉的基本特征,理应视为中国制瓷工艺的最初萌芽阶段。因距真正的瓷器有若干工艺环节上的差别,目前中国瓷器的制作历史尚不宜上推四千年。

商周:从商代末到春秋战国时期,瓷釉陶器的制作区域,因黄河中游地区青铜铸造业的兴盛,工艺水平有所下降,并逐渐向东南长江中游地区转移。湖北武汉龙洞 Cove、安徽屯溪、湖南岳阳等地都先后出土了这个时期的瓷釉陶器。但因烧成温度和施釉工艺等方面仍未突破工艺限制,也一直未能普及推广开来。

秦汉: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历史,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早期统一的新时期,给中国陶业生产带来了生气勃勃的新风貌。随着釉陶工艺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和上海等地区得到较普遍的应用。釉陶器,已较原始青瓷更接近瓷器了,烧成温度已达1200℃以上,胎质坚硬,断面均匀,吸水率低,釉色青绿、翠绿,在造型和装饰上已开始模仿青铜器具的风格。东汉后期,从浙江上虞、绍兴等地的窑场中,烧成了完全成熟的青瓷器。由于青瓷器的烧造,推动了烧瓷工匠在掌握胎、釉配方和烧成温度上有新的进步,同时也对南方一些地区普遍推广烧瓷起到了带头作用。在江苏宜兴、福建福州、江西吴城等地的东汉晚期窑中,都烧出了不同的青瓷器。从秦到东汉,陶业生产已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专业产陶的中心。四川、陕西地区以烧筑塘灰陶及仿金属器具为主;河南以烧绿釉陶著名;山东地区则以烧黑釉陶著称。东汉后期是秦汉时期陶业发展的高峰,特别是绿釉陶的烧造和釉陶、青瓷等的制作,取得了突出成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