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光鉴定瓷器原理?
现代仿古陶瓷,尽管从外观上高度仿制古代真品,但从陶瓷物理学角度分析,仿品与真品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一点正是运用现代高科技仪器鉴别古陶瓷真伪的理论基础。
根据光学原理,当一束平行光入射凸透镜或凹透镜时,光束经过镜片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称为该镜片的焦点。焦点处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接一光屏该处光照亮最光亮,该平面的大小就是焦点处光源的像。我们称该镜片的焦距为该镜片焦点处光亮点至镜片的距离。如果将被测物放置在这焦点处,被测物的像会充满整个的焦点平面。因此,要使被测物的像充满整个CCD传感器平面,只要该传感器平面恰好与被测物共轭的焦点平面重合即可。如果镜头是固定焦距镜头,我们只需调整被测物与镜头的距离即物距D,使被测物能成像在CCD传感器上就可以了。由于我们使用的镜头是固定焦距的,焦距不可变。因此物距的大小就决定了CCD上的像的大小。物距越小,CCD上的像越大,则测量的放大倍率越高。
同样根据光学原理,在拍摄或观察古陶瓷时,由于古陶瓷断面釉层和瓷土的微晶结构的特殊性,其断面具有漫反射的特性。当一束平行光入射陶瓷的釉层上时,釉层的漫反射能力较强,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均匀辐射。其中有一部分光线沿着入射光线的方向返回,因此,如果观测者沿着入射光线(即垂直于釉层)的反方向观察,就能清楚地看到由釉层表面漫反射回来的光线。这些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后,与反射光线重叠后形成复色像。在复色像中,釉层产生的漫反射光由于其反射系数较高,对复色像贡献度较大,因此复色像中釉层颜色最最明亮,能有效分辨出釉的层次和微观缺陷。而瓷土层反射系数较低,其漫反射光对复色像贡献度小,因此在复色像显得比较暗淡,不能有效分辨其中的微观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