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和清代玉雕骆驼的区别?

蒋怡涵蒋怡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骆驼在商周时期就已频繁出现在青铜器上,玉骆驼直到辽代才陆续出现。唐代是佛教兴盛时期,骆驼因传播佛教有功,而备受人们的崇敬,从而使驼形玉饰在辽时盛行。到了明清时期,玉雕骆驼在造型、神韵及雕刻手法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造型逼真、形态万千、手法细腻,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是清代中期,玉匠们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古代绘画、雕塑的技法,广泛采用圆雕、浮雕、镂雕等技巧,使玉骆驼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由于清代的骆驼多做摆件用,所以体态较明代更为肥硕健壮,雕刻也更显精致细腻,线条柔和,纹饰华丽繁缛。

清代以前,玉雕骆驼多为卧态和立态,到了清代,又出现了跪态的玉骆驼。人们在长期与骆驼的相处中,发现了骆驼在跪着时,与人贴得更近,更易与人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于是,人们便将这种姿态的骆驼琢制在玉上,以表达自己对骆驼的亲近和喜爱。同时,由于骆驼有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习性,人们对它又充满了敬意,故出现了“马上封侯(猴)”、“官上加官(安)”、“封妻荫子(狮)”、“平平安安(鞍鞯)”、“福从天降(铃铛)”、“平步青云(丝缰)”、“一路荣华(花鞍鞯)”、“百事合心(合和双喜鞍鞯)”、“衣紫怀黄(鞍鞯)”、“步步登高(高足驼板)”、“指日高升(高足驼板)”、“一帆风顺(高足驼板)”、“乘风破(坡)浪(高足驼板)”、“前途无量(高足驼板)”等吉祥语意。

总之,古代玉雕骆驼是古代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各民族大融合时期友好和睦共处的历史,是古代玉文化的重要部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保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