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掉个字怎么补?
在书法临摹和创作当中,有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掉字的现象,有时是在临帖的时候,看行的时候眼花了,结果一个字没写,还有的是在创作的时候,由于构思有变,结果笔下就掉了一个字。
那么,当出现这种掉字的情况发生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在保证作品的完整性的同时,又能弥补掉字的缺憾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一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把字拆开的方法来弥补掉字的现象。通过把字拆成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方法来将掉字的部分补上,这种方法的原理其实就是把笔画延长,并且在笔画的尾端加上一个点来呈现。
这种方法在王羲之手札当中非常的常见,“不”字“为”字更是经常如此书写,通过此法,可以更加灵巧的将错字更正,使得作品更加的通顺漂亮。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个同音字的方法来替代原来那个掉的字。这种方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同音字代替异体字,将掉的字通过同音字替代的方法,既保持了用字的规范性,也巧妙的将掉字补上,可谓是一举两得。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个通假字的方法来替代原来那个掉的字。通假字,其实质上就是两个字通用,书写的时候写甲字可以代替乙字,通假字在王羲之的手札当中比比皆是,这一点大家可以从字典当中找到相关字形的训诂词义上面可以了解到。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补写一个“衍”字的方法来重新写出掉的字,如王羲之在“得书知足下差(瘥)”这一句中,就因为掉字的缘故,加写了一个“衍”字,然后再写出了“差”字,来补足掉字之憾。
总之,王羲之的《十七帖》作为王羲之晚年书法的典范之作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可资学习借鉴的书写经验,我们应当好好的学习揣摩,相信一定可以从中汲取到不少的营养,从而达到提高我们书法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