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中奇作品集有哪些?
《汉帛遗韵——武中奇武国芬汉帛文字研究》、《墨韵千秋——武中奇书法精品选》、《古文观止名家碑帖》等。 武中奇于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黄河夜泊》、《武中奇诗选》(线装书,手书手抄),书法集《古文观止名家碑帖》、《书法艺术》、《墨韵千秋—武中奇书法精品选》、《武中奇草书滕王阁序》等。主编出版了68册的《书法艺术全集》。
个人履历
1925年生,出身翰墨世家,是中华名医、清代刑部郎中武痴仙之曾孙。初师从其叔祖晚清大书法家武蒙仙,得蒙仙先生指教受益多多。蒙仙先生精通诗、文、书、画、印等,于书法最为精湛。先生常怀忧国忧民,思贤怀哲之心;好交游,喜与贫苦人为友,以诗、墨济困扶贫、周济友人。先生治学为人严谨,先生之诗曰:“吾家三径远尘嚣,小坐衡茅兴自饶。欲识吟成风雨夜,一灯红处自吹萧。”蒙仙先生的诗和正楷、汉隶、魏碑以及诗、字的手卷,长册中,有大量朱丝、乌丝栏界格,说明其诗和字是书印一体,精美绝伦。是先生的高超境界、严谨治学、虚心好学精神和对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
先生在给中奇先生的字里常以“永无止境的求索”及“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等古训警示他。给中奇先生题字曰:“字内之功,字外之功”、“艺贵专精”,勉励他要专心致志练好书法。蒙仙先生为诗、字、印、书一专多能的全才,他为中奇先生留下的亲笔字足有2万余幅。特别是他仿照《淳化阁贴》自书的各种书体的大字贴和小字贴,自成一卷(有的墨迹已呈黑色),其中在“大字贴”中他精选了300多方汉碑、魏碑中风格各异的字汇集成册,先生在上面并用蝇头小楷一一题注了出处和作者,并为后学者一一分析指教,先生的这种献身书法教育精神,真是可歌可泣。
在蒙仙先生的严格教诲下,中奇先生不但熟悉了五体书,而且真、草、隶、篆、行五体书兼通,成为全才,在此基础上先生又专攻魏碑。先生是研究魏碑的专家,又是实践的行家,先生一生中临摹和收集了200多方魏碑字,在他所收集的字中不但有汉代碑铭墓志、石刻,还有北魏、北周、西魏、西凉以及北齐的碑铭等等。
先生13岁时在叔祖的关照下开始学画,先生画的是“八大山人”,对鱼、鸭、鹿和鹰、虎尤为擅长,由于他叔祖武蒙仙先生也是书画全才的名家,先生在叔祖的严格教诲下,在画画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先生不但擅长书法和绘画而且对治印也达到了相当的印学造谐,先生初治印学“赵之谦”又学汉印和秦印,继而又学“吴昌硕”,先生的印印风秀美洒脱。
先生在书法、绘画以及治印等方面的高超艺术是与其有高超的文学修养是分不开的,先生在幼年时期就饱读了唐诗三百首和毛泽东诗词,先生13岁之前就通读了文言文学名著《古文观止》。先生初学诗文师从叔祖武蒙仙先生,蒙仙先生在中奇先生13岁时亲自将他收为入室弟子,蒙仙先生自己不但是一位书法全才的名家并且还是擅长诗文的著名诗人,在蒙仙先生教诲下中奇先生文学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中奇先生在13岁后又阅读了《六朝小品文》和《左传》并学习了《孙子兵法》。由于先生在书法、绘画、治印和诗文方面的学识渊博所以使先生写下了大量的题画诗、题字诗以及题印诗和自由诗等。先生所作的古体诗有七绝、五绝和七律以及五律等,1983年先生自选其作品,自写自抄成三册线装本《武中奇诗选》问世,在先生诗选问世后他更加勤奋,于1985年加入中华作家协会。
1943年初入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现南京大学),后转入该校艺术系学习,其间得到徐悲鸿、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百、黄显之等教授的教导,受业于徐悲鸿门下,1946年毕业。1946年至1956年,先后在江苏、上海从事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并致力于艺术教育、研究。1956年从上海调回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任馆员、副馆长和江苏省国画院(原江苏国画院)画师。
先生学有渊源,并以碑学为特长,擅真、草、隶、篆、行五体书,所作古朴雄健,奇拙生辣,神清气朗,骨力通达,潇洒飘逸,书风凝重雄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先生的魏碑和行书在国内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和代表性,被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先生誉为当代著名“书画奇人”,又有人称他的魏碑、行书为“武体”。早在1979年就有“当代魏碑第一人”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