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紫砂壶谁的作品?
佛手壶是清代制壶大师邵友兰的作品。该作品壶、杯配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形美、色雅、艺绝,给人以充分的工艺美的享受。清人陈鸿寿咏《供春壶》的诗中“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即为此道出艺术语言。
佛手壶是由著名紫砂艺人邵友兰与近代学者、书画家、金石家陈鸿寿(字曼生)合作而诞生,属曼生十八式中之一绝品,壶身铭文为:“ 拈花微笑,是何章也,曼生”。
曼生十八式,又叫曼生壶式,为清代嘉庆年间陈鸿寿(1768-1822)所创新款。陈鸿寿号曼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斋名阿曼陀室。工诗、善花卉、爱紫砂。嘉庆十八年(1813年),他出任溧阳知县期间,聘请杨彭年和杨凤年兄妹为技师制作紫砂壶,“或自镌壶铭,或倩金石家友人镌刻,为紫砂茗壶开凿别径,风行一时。其作品称为“曼生壶”,俗称“十八式”,实不止十八式,流传至今的有二十余式。
史籍称陈鸿寿在溧阳任职期间,因与壶手交往甚密,而为同僚诟病,终至罢官自免。但曼生壶因文人与工艺家的珠联璧合,而成为紫砂壶史上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