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有哪书画些作品?
他最著名的书法作品当属《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流士聚会在山阴兰亭(今绍兴市郊兰渚山下),举行祓禊(fuxì)之礼,祈福消灾。与会者有会稽内史王羲之、右军大将军王羲之、孙绰、谢安、“许询”兄弟、“袁山松”兄弟、“桓伟”兄弟共四十人。
在兰亭“流觞赋诗”时,王羲之诗才横溢,意气风发,一气呵成挥笔作序。《兰亭序》又称《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共28行,324字,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他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摆脱了钟繇笔风,独创圆转流美之“王体”。他在书法上把汉字的书写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所作楷、行、草书尤为世人所重,史传他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妻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世誉为“书圣”。书法代表作品有:楷书《孔侍中帖》、《乐毅论》、《黄庭经》、《 blinds 坛经》;草书《初月帖》、《十七帖》、《寒切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序》等。《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
王羲之首创扇面书法。其书法至今为主要客语字书法流派之一。他的儿子王献之刻苦学习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著名,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快雪时晴帖》共廿四字,绢本,1448年被收入内府,乾隆皇帝曾亲笔御题:“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字。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高宗于三希堂御定《三希堂法帖》时,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并列为“三希”,足见其珍贵。王羲之的书法早就蜚声中土,唐太宗更亲自为太子、诸王寻找王体字帖,大肆收集王羲之书法真迹,晚年更命冯承素等“精于书画”的人,仿拓《兰亭序》数本,分散人间,至死仍随葬在昭陵。如今,王羲之书法真迹已难得一见,最接近他原迹的“神龙本”《兰亭序》,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