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盛米的叫什么?
清代的米仓有收贮平粜两种功能,贮存米谷的仓场在通州张家湾、海子,贮米260万石左右,称为常例银米。平粜发卖米豆,则在京城的西草厂、东高粱、南新街和德胜门外的南馆,称为时价银米。
清代的米桶,通常为长方桶,有两层盖子,第一层是活动的,用来盖桶口,第二层盖是和桶身连在一起的,以子母扣作为转轴,可以翻上去支开,用来遮挡阳光和雨水,也可以用来当小饭桌用,在桶身上用榫固定一块木板,以防桶身因受潮而散开,桶身也多为拼板,为防止大米的漏损,桶内多用细木条钉成米囤套在里面使用,也有用厚厚的旧蓝布套在里面的。
在清代也有用荆条编成的米囤子来储存大米的,有方囤和圆囤两种样式,也有用绳条编成的,因为这两种米囤子不结实,在受到震动后里面的大米就会漏出去很多,所以只用来临时放些大米,不能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