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斋戒牌什么字体?
清承明制,皇帝祭祀之前还要进行斋戒,以表示对祭祀神灵的虔诚之意。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开始,皇帝在祭天、地、日、月、太庙、社稷坛、先农坛坛祀前3日要在斋宫举行斋戒。行宫中也有斋堂,也在此地供奉“斋戒铜人”和悬挂斋戒牌,而北京城内紫禁城乾清宫也有供奉“斋戒铜人”和悬挂斋戒牌,其作用和圜丘的斋宫完全一样。斋戒期间,皇帝要居中斋宫,停止一切游乐和女色等行为,如有违犯,将视作渎神和对祭祀不敬,会遭到上天的惩治。
皇帝使用规格最高
北京的古建筑和宫殿里,几乎都能看到“某某殿某室在此东房悬挂斋戒牌一面,内盛官用斋戒牌二方,黄缎匣一个,黄缎套一个”的记载,特别是北京的清代皇家坛庙、园林的很多殿阁前,至今仍然高悬着木匾形的斋戒牌,作为皇家祭典的见证。斋戒牌的内容相同,一律是用楷书书写的一段文字“某年某月某日恭诣某处(某项典礼)斋戒”,只不过字体和大小不一样。
皇帝使用的斋戒牌最大,北京仅有三面,分别悬挂在北海永安寺、中南海紫光阁和天坛斋宫,这三处都是皇帝举行祭祀前的斋戒场所。皇帝斋戒牌制作精致,尺寸最大,木框高1.7米,宽0.75米,厚0.05米,牌面宽0.677米,其额上有黄色立龙五爪九龙和玺彩画,匾面为湖蓝色,用24K黄金(20世纪80年代修理时将金粉揭下称重)平涂套笔描绘,每个字重二十几克黄金,笔划厚2毫米,这种用24K黄金为颜料书写文字的书法字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王公大臣用的斋戒牌略次于皇帝的斋戒牌,木框高1米,宽0.457米,厚0.04米,牌面宽0.398米,用金粉书写。各坛庙使用官员的斋戒牌规格低于王公大臣的斋戒牌,牌心宽0.44米,高0.79米,木框厚0.05米,牌面宽0.351米,用红地金字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