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狗值钱吗?
自古至今,中国人都有爱狗、养狗、吃狗肉甚至葬狗的文化习惯。在清代,狗文化不仅承袭了传统内容,而且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文化形态。
在清代的宫廷中,作为宠物的“官狗”生活得十分有水准,食有专人掌管,医有御医出诊。为满足皇帝需要,内务府另设有“养狗处”。这些“官狗”不仅在饮食上享受着皇恩,就是死了也能享受“国葬”待遇。
例如,乾隆帝的爱犬“称心”和“如意”死后,他就命人在圆明园里起冢厚葬,并亲撰了《葬马吊桶驼与犬称心、如意诗》。而到了光绪年间,狗则成了达官显贵们的宠物。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犬》中专门记述了晚清时期北京人饲养“哈巴狗”的繁盛情景,文中还明确记述,当时的“哈巴狗”“其值不下数十金”。
因为当时的北京人酷好养“哈巴”狗,使得哈巴狗儿被贩狗者和奸商们当做商品卖得极为昂贵,一只狗竟可值“数十金”,这真是狗儿的身价倍增了。
由于清代北京人喜欢把玩、佩戴各种质地的狗子,而且以玉石质为最佳。所以,清代以狗为内容的玉器制品非常多,其琢制工艺较为精湛,而且出现了多种式样。
例如,有的玉狗子是供人把玩、佩戴使用的饰物;有的玉狗子是供人放在案几上使用的镇纸;还有的玉狗子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盒盖纽饰等等。清代玉质狗子的种类繁多,其造型大多取自西方哈巴狗的形态特征,它的短毛、凸眼、阔鼻、长舌和憨态可掬的狗态,都被玉工巧妙地刻画出来。
我们发现一件青白玉材质的童子戏狗子,玉工巧妙地利用了玉材自身的皮色和包浆,琢出一个头戴瓜皮帽,身着肥衣、盘腿坐于方墩坐上的孩童,他的一只手自然地放在腿上,另一只手伸直前指。
在孩童身侧的墩坐上俯卧着一只哈巴狗儿,小狗儿双眼圆睁、阔口呲牙、四肢伏地,那样子好像是要一跃而起的样子。这件玉器构图精致巧妙,它用“狗”谐“护”音,以“童子护狗”图,巧妙地寓意了“官运亨通、升迁有途”,非常迎合清代士大夫阶层的玩玉品位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