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云南纹银值钱吗?
云南产铜,自明朝开始便成为了全国的铸钱厂,一直到民国时期都被沿用。由于当时银和铜的兑换率时有变动,所以“当十、当百”之类的不是固定数值。银价高涨之时,铸钱局所铸造的钱币数量不足,因此市面上的货币供应不足。
而云南本地由于工商业发展不足,对于货币的需求量也较少,因此云南的铸钱厂经常会剩余一些度支部下达的铸额。这些剩余的银锭就成为了“纹银”,在当地的市面流通。1909年,度支部正式批准云南使用“倒坐库”来铸造纹银,即由铸钱局铸造纹银再解往度支部充当铸钱本银,因此云南铸造纹银也是作为缓解铸额不足的一种手段。
云南的纹银是由于银价过高,民间无法铸造和使用而诞生的产物,由于银价较高,因此云南的纹银锭量较大,有1.5两、2两、2.5两、3.5两,这是其它地方都不曾有的。而作为货币,必然有着使用成本的问题,由于纹银的铸造过于零散,因此很多都达不到使用成本,这就导致了大量剩余纹银无法流通,囤积于商民手中。
另外,云南本地对于银两的使用存在差异,银两在进入云南后,都要加上近十分之一的"火耗"和运费,因此同样的银两在内地和云南的购买力是不同的。因此云南人对于本省银两在本地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而对外地银子的接受度就相对较低,从而更加促进了云南的地方银两——纹银的诞生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