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寿字怎么写?

巫宇迪巫宇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乾隆时的隶书“寿”字,今存山东曲阜孔庙。“寿”字高96厘米、宽57厘米,字体端正饱满,大气磅礴,运笔有力,自然流畅,是清代隶书代表作。

“寿”是古人向往的一种境界。人除了自然寿命之外,还有一种“延寿”,即长寿。所谓“延年益寿”,就是增加寿命;“百岁老人”是寿命很长的人。中国人很重视生日,每个生日都是一个“寿”,而最重要的还是“垂老延年益寿”。

《礼记·曲礼下》云:“人生,人有寿命,或寿终,或短折,不敢曰‘寿’。”古人认为,人要尽天道之力,才可得长寿。《易·传·乾卦》称:“忠恕违道,故不及寿。”道家讲究“保身”、“养命”,即保持肉体生命的康健,以期长寿。而“益寿”、“延寿”需“内省”、“修心”,即清心寡欲以达到延年益寿,《素书·善释篇》主张“去乐静身以延寿”。

《左传》记载了很多长寿之人的事例。齐有彭生,食蔗而不齿,行百岁。鲁有陈仙,食麋鹿肉,不衣丝麻,行百岁。晋有沈公子,不食五谷,三百岁后,乃世世传之。鲁有杞治,饮石泉,食木实,五百岁。楚有道者,胃虚化童,而游于仙山,莫知其载寿数年。秦皇每欲献寿,上造辟塞,皆不获,寿三百二十岁。秦始皇封泰山,与苍松、黄泉、若石之上,得寿山仙木,因封其一为仙药,得一丸,食一颗。

汉刘向《列仙传》说:“寿者,神之所养,含精漱气,以视无闻。”要长生,需做到闭聪守明,所谓“至人潜行,伏食以生,惟仙与道,不易此详”,也就是道家的“隐”和“炼”。

《后汉书·方术传》记曲梁李固事:“时人谓固为信都樊梨,持之十年,服其久见。谓服长生药求仙道,服以数年,其药久,服之一时皆见神仙。久之,其药不愈,遂相与议论,皆以为不验。王阳闻之,往观其便,服之亦无验,乃相谓曰:’药无验,固可知矣。若其有验,则以危侥幸之心,期不死之术,非达人也。’遂服桂枝鸡翎,吐痢数月。”

李固为曲梁人,隐姓化名在信都城卖药,人称“信都樊梨”。据说人能服其药,长寿可以“千岁”。当地大夫王景和阳夏人陶仲文同时服此药,都活到九十余岁。然而当时很多人相信李固是神仙,于是去信都寻觅“神仙药”,求得延年,求而得不到,便互相攻击,认为药无灵验,若真有灵验,则是“侥幸”,不是长生不老的“达道”。陶仲文以此药医治他人,无效后而服肉桂,因鼻酸流泪,即呕吐,死里逃生,于是说此药没有可靠疗效。此故事与晋人服茯苓求长生,而药方被焚,因茯苓“无识者废”同理。

古人长寿之道,即养生之道。其实,健康长寿与饮食起居、工作学习、读书娱乐、思想情感等都有关系。《清史列传·梁诗正传》曾谈到梁诗正“自奉馈至俭,服食起居,有法有度,秋不懈暑,冬不以贫贱易志,恒温习武功,夜读一卷书”,可谓长寿之道。梁诗正是清·乾隆进士,历任户部、工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