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元纸币长什么样?
我们今天的纸币样式是由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设计师袁秀珍设计的,在当时的钱币上普遍带有袁大头的光绪元宝字样,此后,中国印刷厂进行改革,才确立了如今的纸币样式。但在袁大头之前的民国时期,人们使用的第一套人民币是什么样的?今天,小编就带你看一看。
第一套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从1948年12月开始发行,至1955年5月停止流通,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陆续印制了12种纸钞,共有62种版别。第一套人民币中,面值最高的是50000元,票面颜色为黄褐色,图案则为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写照。当时,为了突出纪念意义,在票面的下方印有"敬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周年"的字样。最低面值为10元,该种钞票曾在全国各地使用,是近代中国唯一拥有最高最高面值(50000元)的纸币。当时的10元票面值相当于如今的100元。
1955年5月15日,国家经济委员会向中央财经委员会请示,认为人民币面额过大,有碍我国出和贸易发展,建议降低第一套人民币的票面金额。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会议通过《关于降低人民币面额的决议》,决定自1955年5月25日起,将第一套人民币的票面金额降低一半。1956年4月,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文件,将第一套人民币1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和元五种券别暂停流通,并规定:"对暂停流通的第一套人民币,禁止拆串,收回、销毁或留存国库。"自此,第一套人民币退出中国钱币历史舞台,成为收藏界的宠儿。
第一套人民币之所以退出了流通领域,一是由于当时第一套人民币的面值过大,不适合作为普通的交易媒介;二是新中国在接收前纸币时,有些不公正的纸币被加印了加盖”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的改造票,以作为正式流通票据。
第一套人民币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对于中国纸币的开创性的意义是值得后人记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