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床有哪几种?
古代人所睡的床,统称榻。我国最早的床是简陋的木枕上搭一竹席,汉代以后,床逐渐从供坐的椅上独立出来,有了独立的形态,且形态日渐丰富。现在的床一般包含床架、传统床垫、枕头(护垫)、被子、床上用品五件。
一、架子床
传统床的一种,俗称“拔步床”,特征是床前有栏杆,床上立柱,有弧形床盖,上缀绣帐,并配枕席。此种床式多为富贵人家所用,并作为民间婚姻宴请的枕席。
二、圆床
异形床。其特点是床的形状为圆形,俗称“船床”。由于圆形没有死角,没有靠背,用木料少,且占地面积小,使人睡时不因床板压脚,或因背部受床头板冲击而引起疼痛,圆床自古以来颇为盛行,且民间多用此床。
三、炕床
床是一种卧具,始于南北朝,兴于唐朝,盛于宋朝。明代有炕床,高低不等,以其高低不同,有单人炕床和双人炕床;清末,出现了木板床和木板床兼做炕的床。
四、行床
又称“行毡”。一种睡觉时坐起睡的床,特征是床板较低,两边有护栏,如坐褥之形,故称行床。此种床类似椅子,但柱脚较床腿长,可折叠,行旅者或患病者,暂坐稍息,颇具方便。
五、竹床
旧时,在炎热的夏季,富贵人家睡的床铺多为竹床,乡下老百姓也多睡竹床。这种竹床,取材方便,成本低廉,且透气性好,使人睡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