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银毫一共有哪些年份?
我有一套1943年云南省造的“中国民国二十三年行用”壹分银毫,有图。 还有一套民国26年(1937)的云南昭通造的一分两毫和一分一毫。 有图。 这两个地方都远离抗战前线,而且距离抗日战争的最激烈战场——淞沪会战地区很近,为什么这里还能造币呢? 这是因为在1935年统一币制前,各省都有自行发行货币的权利,这些钞票在各地通用,但是不能出省。
后来统一了币制,规定了纸币面额,允许各商业银行发行钞票。由于战乱,各省都缺乏硬通货,因此银行无法印制钞票。但是云南省是个例外。 因为抗战前国民党政府就大量进口滇铜(云南产铜),用船运输到江浙一带冶炼成铜元。为筹措战争经费,国民政府除征收盐税、烟税外,还增加了一个新的税源,就是征收铜税。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费浩繁,所需军火器材又多由美国提供,美国又规定,所提供的军用物资必须以人民币购买,于是军火器材商人把目光集中到了中国农村。他们通过伪满皇帝溥仪及“满洲国”政府的特殊关系,在东北大量收购大豆和小米等农产品,再运至关内变卖,获得的人民币则用于购买军火。
当时为了鼓励农民种植鸦片,国民党当局还于1940年开始在各地试行以鸦片代替稻米、小麦等作为交纳税收的方式。这样,在敌占区以及偏远落后地区,人民所缴纳的税款都是按鸦片折合的金额缴纳的,而鸦片的主要原料不就是毒品吗!
就这样,蒋介石的“法币”政策不但没有挤掉地方的土钞,反而依靠罂粟扩张了财政收入来源。 除了烟税、盐税和铜税外,当时国家还征发粮税,即以税收或代征税的形式,征收粮食作为支援抗日军需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