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日本信封有收藏价值吗?

苟玥琪苟玥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信封,是书信的最小的组成部分,由封,票(封面的盖片,亦即邮票),件(内件)组成。在邮海之中,“小事不成件”(寄一封邮件没有内件,或者没有封皮,都不能成为邮件),“不成件不定价”(没有内件,没有封皮,不能定价)。“件”就是邮件内装的东西,“封”就是邮件的外壳,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邮件的封皮,亦即邮戳盖记的邮册。

邮票是“件”的价格标准,盖有邮戳的邮册是“件”,没有邮票,内没物品,也不能成件。在寄信时,要把邮票贴在邮册的盖片上,然后再把邮册邮递寄址,邮递局所。

在清末,中国邮资是贴“关平银两”,即以白银重量为标准,分若干等,分别邮资。“银两”是货币名称,但是,银两有各种形状,有方有圆,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滑有凹凸,如何表示邮资呢?于是,把银两剪下一部分作为“邮票”。

这是中国早期邮票的源起。

到了民国,沿用“关平银两”邮资制,但是,“关平银两”如何表示邮资,很麻烦,于是,采用“代用邮票”,即是模仿“关平银两”剪下的银两作为邮票,如,把“足金重五十两”的“大清龙银饼”作为邮票,但是,“银饼”形状的邮票,如何贴在“信封上”呢?

到了1917年,北洋政府邮传部决定采用“邮电部票”作为“代用邮票”,即是模仿“银两”形状的邮票,直接作为邮资,但是,如何贴在“信封上”呢?成了问题。

这时,日本邮商将“日本信封”带到北京,供选用。这种信封,信纸封上已经印好邮区,邮区和邮政编码,信纸封右下角已经印好邮资(模仿“邮电部票”邮资),寄信人只需将书信和邮资贴上一套“邮电部票”(若干枚邮票),即可寄信。

这套“日本信封”和“日本邮简”(简状邮册),很快为寄信人所采用,成为“中华民国日本信封”和“中华民国日本邮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