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器木升有收藏价值吗?
量器,作为度量衡器具的统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极其广的使用范围;而作为专指“量酒器”,其历史则更为悠久。 古人造字颇为讲究,“斤”“斗”二字皆像形,“斛”从“豆”,可见这些字都是来自生活实际,而“量”字的演变也印证了这点。金文的“量”字像手持容器盛酒的样子,小篆的“量”字下方变得短粗,表示酒坛的形状,而隶书则化繁为简,变成了现在的字形。
至于题主提到的量器木升,目前我所见到的资料中,除了作为商品出售外,大多以文物形式出现。而在百度百科上,量器甚至被单独列出一个章节,可见量器文物在收藏界的受欢迎程度。 我曾在一篇介绍老碗的文中提到过,在我们当地,以前做农活是不分季节的,诸如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当然也包括饮宴,所以食具和酒具是没有区分四季的,但茶具却是要区分春秋的。在唐代以前,酒杯大多是用陶土烧制的,而且形状比较厚重。隋代裴旻杯,就是由唐代画家卢楞伽所绘《裴旻射虎图》中的酒杯演变而来。
这种厚重形酒杯在宋元明清一直都有沿用,比如元代陶宗仪《辍耕录·饮酒》中就提到: “重台壶小如桃,盖隆起,形如覆钟,置酒其中,用盘承之。两旁有柱,可摘去,名曰‘漏壶’。” 而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贵州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铸的“永昌大罐”(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形制已经与现今的酒杯相仿了。